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的“七个着力”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目标和着力点。“七个着力”,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3.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顺势而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中把握,放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宏大背景中审视,放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思考,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推进,鲜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相贯通、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通,既有深邃的观点、战略的谋划、科学的部署,又有正确的立场、清晰的思路、管用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创新性、人民性、实践性,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
新时代新征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构建新时代文化建设新格局,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答题,且必须答好,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