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夏收仗 将“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

打好夏收仗 将“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

XxjpsgC007177_20240513_PEPFN0A001

5月13日,在四川省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在收割“川麦104”。 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风吹麦浪,满地金黄。连日来,各地抢抓农时,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广袤田野上,一幅金灿灿的夏收画卷铺展,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任务和经济社会整体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农业农村部调度情况显示,今年11个小麦主产省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有力,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好于上年,特别是穗数增加,夺取丰收有基础。但后期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多个关口。各地要持续抓好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防控,推进落实“一喷三防”措施,提前做好夏收机具、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将“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

悠悠大事,吃饭为大。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就是天大的事。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即便如此,在确保“中国碗盛满中国粮”的问题上,仍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还面临不少压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仓廪实,天下安。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两成以上,“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当前夏粮丰收在望,收获来之不易,这是广大农民以及农业科技工作者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只有打好夏收保卫战,才不负“粒粒皆辛苦”,才能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各地必须尽锐出战,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有效确保“颗粒归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农民群众“丰收又增收”。为确保夏粮夏油生产顺利开展,国家出台政策、下拨资金,加大对关键环节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奋战120天夺取夏收粮油丰收行动,中央财政首次提前全额预拨“一喷三防”资金16亿元……一系列具体务实的举措,目的就是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种粮农民在经济上不吃亏。接下来,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农民手上,让他们多获利、多得利,为售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夺取夏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第一场硬仗,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全力抓好夏收工作,确保夏粮及时收割、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扎实基础,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行稳致远。(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纪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