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黄江松:提高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开创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局面(2)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论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论述摘编》分7个专题,共计300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贺信、指示等120多篇重要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2017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一)十大问题

《论述摘编》具体概括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问题:一是在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上重外延轻内涵、发展方式粗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新城新区层出不穷,大拆大建常年不断;二是一些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公开性不够,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取代法治,动辄“我说了算”、“就这么定了”,违法违规干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现象;三是一些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但居民上学、看病、养老越来越难,群众生活越来越不方便;四是相当数量的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突出,且呈蔓延加剧态势;五是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数据,许多城市平时缺水,每逢大雨“城中看海”;六是一些城市一边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边是棚户区、城中村破败低矮;七是一些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一些奇形怪状建筑拔地而起,个别城市甚至成了外国设计师“奇思妙想”的试验场;八是火灾、爆炸、垮塌等安全事故频发,老百姓生活不踏实;九是不少城市大量进城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十是有的城市管理人员不依法办事,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影响很坏。

(二)城市治理的目标及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管理和服务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老百姓每天的吃用住行,一刻都离不开城市管理和服务。早晨起床后先要上厕所,下水道通不通是管理和服务;上完厕所要洗漱,自来水管出不出水、流出来的水合格不合格是管理和服务;洗漱完毕要用早餐,食品安全不安全也是管理和服务;用完早餐要去上班,出门时顺便带上垃圾袋,小区有没有垃圾收集设施,还是管理和服务;上班能不能挤上公交车或地铁、路上拥堵不拥堵、中途换乘方便不方便、在公交或地铁上钱包会不会被小偷偷走,都是管理和服务;晚上上床睡觉,周边有没有噪声干扰,同样是管理和服务。可以说,在城市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从早上睁眼到晚上闭眼,都离不开管理和服务。至于说上幼儿园、上学校、上医院、开展文化活动等,更是涉及管理和服务。”

城市治理方面,我们要将什么作为一条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城市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下水道淹死人、楼房倒塌砸死人、各类火灾烧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各地不断出现“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等问题,很让人揪心。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系统越来越复杂,社会风险越来越集中在大城市。如果连安全工作都做不好,何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三)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内涵与路径

什么是城市精细化治理?我认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是指政府面对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协同多元的城市治理主体,通过精细化的理念、制度、职责与分工、流程与标准、考核与评价,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寻求管理效率与质量平衡的动态优化的城市治理模式。精细化治理贯穿城市工作的全链条,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方式,还是一种管理目标。

城市精细化治理要靠“三治”:精治、共治、法治。要靠“精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要靠“共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光靠政府力量不够。要靠“法治”,城市管理关键在于坚持依法治理。

精细化治理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需求为导向,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第二,明晰主体责任,解决“谁来干”的问题;第三,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准,解决“谁来考核”的问题;第四,依靠标准化、智能化,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范式,精细化治理是对传统粗放式、经验化治理模式的反思、批判和超越。但是,要把握精细化治理的“度”,城市治理越精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管理的投入越高,成本越大。如何把握这个“度”?我们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精细化治理要体现用户思维;第二,精细化治理要着眼公共利益;第三,精细化治理是常态管理;第四,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要抓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