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祝志男:以严明纪律锻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

2.列宁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导师,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思想精华基础上,结合自身创建和领导俄共(布)的亲身经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律建设理论,成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列宁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精华,对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第一,思想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根本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它既给无产阶级“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又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剥削阶级精神奴役的出路,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工作成就的行动指南。

这一时期,俄国无产者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就必须达成思想上的统一,形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共识。列宁反复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工人阶级所需要的是革命力量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联合,因此,列宁认为,工人阶级“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统一,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和歪曲者的统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

第二,组织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中心任务。列宁指出,对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列宁认为,没有思想的组织性“实际上会把工人变成掌权的资产阶级的可怜仆从”,所以“不希望在思想上还没有划清界限以前实现任何组织上的统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我们的纲领》《怎么办?》等文章中,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初建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初虽然选举了中央委员会、批准了机关报、发表了宣言,但由于未达成思想共识、未制定统一的党纲和党章,不久便在沙皇政府的镇压下解散了中央委员会,加之当时并没有成功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取而代之的则是经济主义思潮的泛滥。

针对一系列问题,列宁阐述了纪律对于组织的重要作用。一是严格的纪律可以促进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上的统一。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列宁在这里所强调的“组织”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无产阶级组织人民群众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指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本身。在列宁看来,实现组织上的统一是发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组织作用的前提条件,“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已经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严格的纪律可以抵制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涣散性、个人主义等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俄国是一个小商品生产者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尽管小资产阶级由于生活状况的急剧恶化而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但在本性上依旧是“散漫、动摇、不能坚持、不能团结、不能步调一致”。因此,列宁指出,“要抵制这一切,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而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以防范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用他们日常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活动来腐蚀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三是严格的纪律可以有效减少党内派别活动。列宁认为,尽管无产阶级政党并不禁止党员对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争论,但党不是辩论的俱乐部,“理论上的辩论是一回事,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斗争则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党内争论不能超过理论上的辩论,变成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斗争,造成任何分裂党的危险。因此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全党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让一切有觉悟的工人清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不容许存在派别活动。因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必然会削弱齐心协力的工作,使混进执政党内来的敌人不断加紧活动来加深党的分裂,并利用这种分裂来达到反革命的目的”。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最高目的。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革命要夺取国家政权,排除走向共产主义伟大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然而,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无产阶级自发实现的,而是依赖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最奋勇的斗争。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带领工人顺利夺取国家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革命进行经验总结,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过程中的唯一武器,而铁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武装,否定铁的纪律“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

为什么革命胜利后还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列宁强调,是为了保持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顺利建设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向苏维埃俄国发动军事进攻,试图推翻初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强调:“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削弱一点,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第四,讨论和批评自由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无产阶级政党早期创建阶段,党内存在思想分歧和观点争论是一种自然现象。列宁在给无产阶级政党纪律下定义时强调,先进阶级的民主政党所应有的纪律是行动一致与讨论和批评自由的辩证统一,“没有讨论和批评的自由,无产阶级就不承认行动的一致”。在列宁看来,讨论和批评自由是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纪律促进党的统一和进步的内在要求。同时,列宁认为,只有充分实现讨论和批评自由,以“疏”代“堵”,才能使党内“经常发生的和无法消除的不满、愤怒和斗争,不再变成通常的庸俗的无理取闹和无谓争吵,而是形成一种目前还不习惯的捍卫自己信念的合法而正当的斗争”。

不过,列宁所提出的讨论和批评自由是有条件、有原则的。他认为,党内经常会存在分歧和争论,因此要在革命实践中实现组织团结和行动一致,就必须使思想争论在党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在党纲的原则范围内,在不破坏党组织、不妨碍党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保证每个党员享有讨论和批评自由。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不允许再在群众集会、党的会议和党的报刊上,发出任何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一致的“号召”,但可保留在新一届代表大会上为讨论和解决问题而进行鼓动的权利。然而,当少数坚决不遵守党的纪律,宁肯造成党的分裂也不愿服从多数时,就必须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将这类派别分子清除出革命队伍。

第五,强制性、自觉性和平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特征。列宁所强调的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是一种极严格的、党员自觉自愿服从的、平等的纪律,是一种强制性、自觉性和平等性有机统一的纪律。一是强制性。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是铁一般的纪律,是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的、极严格的纪律,如果不实行这样严格的纪律,无产阶级政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一旦出现违反党的纪律的言行,都将受到责任追究甚至纪律惩罚。二是自觉性。尽管列宁一再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纪律,但实际上他认为这种无条件性是以党员的自觉自愿为前提的。在列宁看来,有觉悟的无产者“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党的纪律成为真正自觉的铁的纪律?列宁指出,“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忍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三是平等性。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重要特征。在1904年《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强烈谴责孟什维克“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批评孟什维克所谓的党的上层人物不应受党的纪律约束的想法,以及把党分为“上层”和“下层”、领袖和普通党员的做法,严重破坏了俄国社会民主党铁的纪律。列宁认为,“全体党员不分上下都必须无例外和无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应当“不仅要求普通党员,而且要求‘上层人物’履行党员的义务”,以杜绝组织问题上的尾巴主义。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