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态环境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

抓生态环境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

XxjpsgC007233_20240907_PEPFN0A001

2024年9月6日,浙江省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群白鹭在池塘休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辉 摄)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外公布了2024年9月和1-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空气质量较差的后20个城市依次是兰州、太原等城市。其中排名靠后的,河南、山西各有5个城市、山东有4个城市、河北有3个城市。四季度是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各地应算清“缺口账”,算准“潜力账”,攻坚克难还欠账、补缺口、挖潜力,努力交出一份靓丽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绩单。

众所周知,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尤其是当大气污染物浓度进入低水平阶段的时候,改善难度更大,改善幅度更小,每降低0.1微克,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若“天不帮忙”,“人努力”的部分还会被抵消,空气质量甚至会出现反弹。为此,必须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贯穿始终,顺应规律,找准方向,下足“绣花功夫”。据悉,2019年到2023年,北京的PM2.5浓度以平均每年6%左右的速度下降,5年下降了23.8%,不仅凸显了污染减排措施长期持续发力,而且更体现了“人努力”的结果。       今年下半年以来,河南多次对空气质量连续两个月排名靠后县(区)进行公开约谈。从7月、8月排名来看,约谈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多地纷纷退出“后20”。天还是那个天,人还是那些人。一约谈,就全面正确履行生态环境职责、及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效果也“立竿见影”。8月份,河南省没有进入“后20”的城市,排名进步明显。无数事例一再证明,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近年来,主要污染物防治深入展开,排放总量有效降低,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改善。但大气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过山车”型的气象条件频繁,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较大冲击。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铆足干劲,拿出“拼”与“搏”的劲头,聚焦影响本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短板,始终保持攻坚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打好标志性战役。四川坚持预测预警科学化、应急管控精准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帮扶联动多样化“削峰抢良”减少污染天,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协同攻坚,今年较预测成功减少了105个污染天。凸显了“人努力”是根本,“天帮忙”也很重要。

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是一蹴而就的,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需要久久为功的耐心,决不能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懈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部分地方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不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四川今年曝光的多批大气环境突出问题污染源典型案例中,很多地方的涉气污染源未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这都充分说明“人努力”不够,管理措施还没有到“天花板”。为此,要始终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重点,提升治标强监管,统筹治本抓减排,以更大减排量冲抵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今年10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安徽两省考察。在福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精神;在安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话。拼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既是“任务书”,也是“军令状”。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时不我待,从生态环境部通报的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看,长三角空气质量有所下滑,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空气质量同比持平或好转,而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不容乐观。要盯住目标不松劲,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魄力,攻坚克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