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国同心强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人民至上的立场理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以及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党的自身建设同样面临很多考验。
所以,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2012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直面现实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22.4%,99%的群众认为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的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造福于民。
这一时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制度的“纲”,处于统筹、统领、统帅地位,是我国最重要最根本的制度。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派生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具体讲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关于法律法治、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一国两制”、对外事务、党和国家监督等方面的主体性制度。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比有哪些变化?怎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答案,就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之中。这五个新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色和开阔的世界眼光,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提炼。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个贯彻不到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必须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完整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任务已如期完成,中国踏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大道,“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扎实迈向共同富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承人民至上理念,始终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人民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跟党走、听党话、不离不弃,共同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届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