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演变特征。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特征。
第一,从“帝国主义”论到“时代”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帝国主义”一词逐渐成为一个历史概念。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一种敌我矛盾。当时,我们认为,要解放全世界就要消灭帝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世界体系的认识逐渐走向正向认同,对待包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是一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即使是当前中美关系仍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中美之间仍有很多矛盾和分歧,我们在任何正式场合也不会把美国再定义为帝国主义国家。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另外,“时代”理论,强调的是我们党的外交理论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第二,从意识形态取向到现实的国家利益取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外交工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相同或相似意识形态国家是天然的朋友,与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天然的敌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往逐步转向更加务实、包容的国家利益取向,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只要愿与中国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家,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第三,从“改变现状”的国家到“负责任”的国家。改革开放前,我们要打破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程度加深,我们开始强调要做一个负责任大国。这蕴含着中国外交理念的深刻转变,这就是要做一个负责任大国,就要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与此同时,美国在对中国关系上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当时,克林顿政府对中国政策的核心是“接触”(Engagement)。也就是说,美国以一种世界超级大国的优势心态出发,欢迎中国融入自己主导的世界体系。虽然表现出一种居于霸权地位的自大心理,但在客观上对中美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也反映出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政治对立、军事对抗转变为新型大国关系,有分歧、可合作。
第四,主张多边合作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写照。此后,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日益成为改革者和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第五,重视经济相互依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彼此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的经济若是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引起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比如经济危机。这就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第六,重视国际法和国际规则。随着参与世界体系的程度加深,中国已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从全球治理来看,中国正从公共产品使用者变成公共产品提供者。
第七,坚持自信自立。以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演变特征,很大程度源自于我们的自信自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都是坚持自信自立、展现大国担当的高度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部署。为什么说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部署中寻找答案。
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先说背景。前文讲到,在中美建交后的一段时间,美国欢迎中国参与世界体系,对中国总体呈正面的、积极的态度。从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对中国的政策核心是“接触”,到小布什政府提出的中国要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都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的美国政府却对中国深度参与世界体系抱有抵触态度,从特朗普政府发动中美贸易摩擦,到拜登政府进一步对华遏制、打压,尤其在经贸关系上,一方面无意与中国脱钩,另一方面却一再强调对华“去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也就是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强化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外交政策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由此可见,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要实践的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