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声”入人心的“三重方法论”(2)

基层理论宣讲“声”入人心的“三重方法论”(2)

1

在宣讲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听不懂”“听得进”“记不牢”等基层理论宣讲中存在的突出难题,以鲜活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及显著的亮点进行一一破解,使理论宣讲“难题”不“难”。

✎解决“听不懂”——做好语言转化

理论是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论语言本身也与生活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要想让广大基层群众“听懂”理论宣讲必须有效进行语言转化,变抽象化的语言为形象化的语言。

理论宣讲是“有本之学”,即要依据“本子”来进行宣讲,但理论宣讲切忌“照本宣科”,要将书本上的语言彻底转化为生活中的语言,变书本化的语言为生活化的语言。

基层理论宣讲还要变个人化的语言为群众化的语言。理论宣讲可以有个人化的表达,但忌小众化的表达。任何只为宣讲者个人所接受而为广大群众所不理解的表达在宣讲中都属于无效表达。因为,理论宣讲归根到底是要讲给群众听的,而不是“自娱自乐”或“自说自话”。在宣讲中,个人化的语言要尽量向群众化的语言转化。

✎保证“听得进”——做好节奏把控

从实践层面看,对于一场理论宣讲而言,保证听众“听得进”的关键在于宣讲者能够有效把控住宣讲节奏。

对宣讲节奏的把控除了急缓得当之外,还需要根据宣讲时听众的不同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基层进行理论宣讲,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式讲授,而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讲形式来对宣讲节奏进行多元调控。

✎破解“记不牢”——做好亮点打造

案例:理论宣讲需要以“例”说“理”,案例打造好了,不仅能够使说理透彻,而且容易形成“亮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金句”:群众在听宣讲时,有时会被宣讲者所说的一两句话所触动,而在听完宣讲后,难以忘怀的恰恰也是这一两句话。“这一两句话”便可称为宣讲“金句”。

实践:在进行理论宣讲时,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打通至关重要。有了理论沟通实践的敞亮通道,群众才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由穿行中温故知新。

全文学习:《基层理论宣讲如何破解“三个难题”》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