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聚焦“讲全、讲透、讲实”原则,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入脑入心;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特点,构建基层理论宣讲新格局,打造新模式,贯通新渠道;通过深入人心的工作,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聚焦“讲全、讲透、讲实”
“讲全”是基本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
“讲透”是核心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脑。
“讲实”是本质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
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面对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基层群众,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方式,让群众听得懂、能体会、可落实。
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促进宣讲主体分众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分众化。
贯通“互动化宣讲”新渠道。打破传统一人讲多人听的“满堂灌输式”宣讲模式,拓展“主客体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新渠道,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力和感染力。
✎增强影响力、吸引力、生命力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影响力。用好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基地。贴近群众生活,活用宣讲场所。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网络矩阵。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吸引力。讲好凝聚群众的“实话”。用好切合群众的“土话”。说好融入群众的“白话”。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生命力。讲活最新政策。讲透最新思想。讲实最新理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