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与经验(3)

摘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可。

三、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根基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从数据上看,PM2.5浓度、二氧化硫浓度、重污染天数、劣五类水体比例大幅下降。

我们现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很大。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额不到十三亿,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这个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将中美能耗对比可知,如果我们要以美国的能耗标准发展,将消耗大量资源。所以,我们不能走欧美国家的老路。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自然资源总量、废弃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物质资本的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状况仍将持续。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和更实的改革举措,坚决破除影响高水平保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第三,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以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必须更加重视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力和刚性约束,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让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绿色的增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2024年年初发布的公报显示,全球多达40%的土地已经退化,影响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全球每秒钟就有相当于4个足球场大小的健康土地退化,每年退化的土地面积达到1亿公顷。同时,中国在“增绿”方面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初,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的一组卫星照片和监测数据显示,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至少占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25%。我们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进老百姓的民生福祉。

第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以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政治化趋势明显增强,我国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增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生态环境战略、国际和外交战略协同性,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可。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表示,“生态文明”是一份如诗般美丽、独特的中国礼物。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