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纵览
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了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政策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
(一)《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纲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纲要》的战略目标包括三部分:第一,“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第二,“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体育对外和对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方面。”
第三,“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二)《纲要》的战略任务
《纲要》的战略任务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一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等。
二是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等。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
四是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示范作用,推进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
五是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体育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的重要课程。另外,还要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