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紧日子”换来“好日子”

以“紧日子”换来“好日子”

近日,在全党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丝。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用“紧日子” 换来百姓“好日子”。

思想上绷紧,树牢艰苦奋斗的政绩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法宝”,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从井冈山上“嚼红米饭、喝南瓜汤”,到长征路上“吃草根、啃树皮”;从延安时期“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到抗美援朝中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这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也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好。新修订的《条例》突出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对标对表《条例》,在思想上绷紧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为了短期政绩而盲目决策,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造福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把“过紧日子”内化于心,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主动抵制和远离“四风”,以俭朴之风抵制奢靡之风,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细微处盯紧,营造厉行节约的好风尚。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策。从201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如今修订版细化会议餐标、严控差旅支出,始终紧盯公务活动中的“细微之处”。与2013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比,新修订的《条例》,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规定,强化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新修订的条例》对各级党政机关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提出要求,这些“从细微处”入手的制度设计,让党政机关经费使用更加透明、规范。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各级党政机关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公务活动、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节约规定,坚决防止在会议活动中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要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坚决落实好“光盘行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成效上抓紧,传承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日子虽然“紧”了,但苦干实干的劲头不能减,为人民群众疏难解困的成绩不能减。新修订的《条例》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过紧日子不是紧民生,更不是不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绝对不能因为工作经费的“紧”而造成干事创业上的“松”。在深入贯彻《条例》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倡“勤”与“俭”并重,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融入日常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在开支上做“减法”、在效率和服务上做“加法”,以先干、先上、先吃苦的实际行动作出表率,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勤政为民上;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始终冲锋在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奋斗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切实做到讲奉献不求索取、讲艰苦不图安逸、讲奋斗不计名利,在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源自初心、着眼长远的体现,传递的是施政温度和务实作风。党政机关要以此次《条例》修订为契机,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形成常态,就一定能换来人民群众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宣讲家网  祝中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