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十五五”,开启新征程

擘画“十五五”,开启新征程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自1953年“一五”计划起步,我国已通过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大国、从封闭落后到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跨越。从2026年起,我国将开启“十五五”发展新征程。这一时期,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实迈进的关键阶段,更是应对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破解国内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攻坚期。编制好“十五五”规划,不仅关系到未来五年的发展质量,更决定着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地位,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全方位检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编制“十五五”规划,需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精准把握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我国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芯片、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规划编制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一方面,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半导体材料、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揭榜挂帅”攻关行动;另一方面,抢抓新赛道机遇,加大对人形机器人、6G通信、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力争形成“先发优势”。此外,也要将统筹发展与安全贯穿规划始终,例如,在粮食安全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行动筑牢“中国饭碗”根基;在数据安全领域,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管理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五五”规划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路线图”,更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从“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完善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从“双减”政策落地到保障性住房供给……过往五年规划中的民生实践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编制“十五五”规划,同样需要打开大门、广纳民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了解农民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期待、创业者对营商环境的建议、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这些来自基层的“金点子”,能够让规划更接地气、更暖人心。只有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让规划既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又贴近百姓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编制“十五五”规划,既要科学谋划,又要脚踏实地、注重实效。这需要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构建“谋划-实施-评估-调整”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在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确保“国家战略-地方行动”同频共振。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搭建动态监测平台,对重点项目、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同时,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针对科技革命、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每年开展中期评估,每两年进行局部优化。此外,还需强化考核激励,将规划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形成“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推进体系。当“十五五”规划从纸面走向现实,需要每一个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其中,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干和创新汇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编制“十五五”规划,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唯有以全局视野谋篇布局,以系统思维破解难题,以民生温度凝聚共识,才能绘就一份兼具战略高度、实践深度与民生温度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答卷。(宣讲家网 黄宗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