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爱国情怀、民族气节(2)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决定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表现出为民族尊严和独立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抗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活剧,涌现一大批抗日英烈和英雄集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以死报国的气节之魂。

)吉鸿昌

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7月,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取得多伦大捷。9月,率六七千人进入平北地区;10月,在日、蒋夹击下失败。吉鸿昌出生于河南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满18岁便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吉鸿昌率部驻防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由于不满意国民党进攻苏区攻打红军的政策,他于1932年秋天,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暂避天津,并继续致力于抗日救亡的事业。不幸的是,他在天津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并被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当局将他从天津押解至北平,关押于炮局监狱。1934年11月,吉鸿昌在炮局监狱中英勇就义。在就义前,他用树枝在地上书写下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是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来到沈阳后,她化名“李洁”,于1935年秋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委,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瘦李”,被战士们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抗联战士误以为她是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的妹妹。于是,她将错就错,给自己起了新化名——“赵一曼”。

在哈东游击区,她和赵尚志被称为“哈东二赵”,被伪满洲国报纸污蔑为“攻城略地危害治安”,可见影响之大。1935年11月,日军500余人把50多名抗联战士包围了。危急时刻,赵一曼以政委名义强令团长带队突围,自己率一个班负责掩护。战斗中,赵一曼大腿被子弹贯穿,昏迷后不幸被俘。12月13日,因伤势严重,日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警察董宪勋、护士韩勇义的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再次落入敌手;8月1日被日军押往珠河;8月2日英勇就义。

在押往珠河途中,赵一曼给儿子留下了一封绝笔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2009年,赵一曼被追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西征的抗联第5军第1师来到了三家子村西北柞木岗山下,在挨着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的地方宿营,准备第二天拂晓渡河。不料,寒夜取暖的篝火被一个汉奸发现了,他报告了当地的日本守备队。日伪军闻讯连夜扑来,在1师宿营地附近埋伏下来,准备天亮时发起攻击。第二天拂晓,乌斯浑河河水暴涨。为了安全起见,1师首长安排会游泳的师参谋金世峰,带领妇女团八位战士先行渡河。金参谋先下河探水,可还没等女战士下河,岸上骤然响起了枪声,敌人向抗联1师发起进攻了。事发突然,抗联战士们仓促应战,边打边向柞木岗山密林中撤退。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大部队撤退,八位女战士果断开火,把日伪军吸引过来。大部队突围后,发现女战士仍在河边据守,想返回接应,但敌人的火力完全封锁了通道。

前有凶残的强敌,后有湍急的河水,八位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毅然决然地步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乌斯浑河畔,应有烈女标芳”。抗日名将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在日记中这样缅怀“八女投江”。

(四)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是河南省确山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做地下工作,于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极为严酷的斗争环境,特别是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以及食宿的短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与敌人周旋50多天、历经大小30多场战斗后,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仅有的两名警卫员也牺牲了。与敌人周旋五天五夜后,2月22日,杨靖宇踏着没膝的深雪,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的保安村三道崴子。他在这片森林中找到一个被废弃的地戗子,度过了漫长的一夜。23日上午,精疲力尽、饥饿难耐的杨靖宇在地戗子附近碰见了保安村四个上山打柴的农民。他问农民能不能下山帮他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他们钱并叮嘱他们不要告诉日本人。看见杨靖宇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一个村民劝他投降。听了这话,杨靖宇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就在下山的路上,四个人碰到了汉奸,连哄带吓之下,暴露了为杨靖宇买东西这件事。

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根据村民描述的体貌特征,判断那人就是杨靖宇,率领日伪军进行包围。敌人离杨靖宇不到200米的时候,开始喊话劝降,但回答他们的是杨靖宇射出的一发发子弹。杨靖宇且战且走,奋勇抵抗。敌人分两路向他逼来,交战20分钟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腕。敌人离他越来越近,最后只有20米了。日军还想劝降,杨靖宇手持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此时,敌人已明白,无论是活捉还是劝降都是不可能的。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杨靖宇的胸膛,杨靖宇壮烈牺牲。岸谷隆一郎很好奇——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是什么让杨靖宇坚持了那么多天——于是便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因长期饥饿而严重萎缩变形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一点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

杨靖宇牺牲后,抗联战士擦干眼泪,继续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在杨靖宇牺牲六周年前夕,根据全县人民的一致意愿,濛江县改为靖宇县。1949年,哈尔滨举行杨靖宇将军殉难九周年大会。2009年,杨靖宇被追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鉴往事知来者,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刘妍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