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陕西省延安市辖县)
子长市(陕西省延安市代管县级市)
在陕北高原有两座英雄城市——志丹县和子长市,它们的命名是为了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刘志丹与谢子长。
1925年,刘志丹和谢子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刘志丹、谢子长等到陕军许权中旅工作,为渭华起义做准备。从此,这两位年轻的革命者并肩战斗、紧密协作,做好了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奉献一切的准备。
刘志丹像(资料照片)。新华社 发
谢子长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 发
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谢子长返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壮大了陕北红军游击队。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杨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面对陕北根据地的迅速发展,陕北军阀调集兵力向陕北根据地发动了军事“围剿”。为打破敌之进攻,谢子长率部出击,连战连捷。谢子长在河口战斗中不幸负伤,后因伤势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
在谢子长为发展和巩固陕北根据地而不懈奋斗的同时,刘志丹则为开辟和保卫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而殚精竭虑。1933年至1935年,刘志丹指挥部队,在敌强我弱的劣势情况下,先后3次打破敌军大规模“围剿”,不仅保全了陕甘边根据地,还将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刘志丹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
拼版照片左图为刘志丹烈士陵园内的刘志丹雕像;右图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内的谢子长雕像。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936年,中共中央将刘志丹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2019年7月撤县设市)。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但镌刻着英雄名字的城市,让无数后人仰望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