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许正中: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3)

三、宏观探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逻辑策略

第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勾勒了我们发展的历程。“十五五”时期,要把握场景驱动创新。当前,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场景逐渐替代产品,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关键要素。我们要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抓手,驱动新质产业、服务、文化进入社会大生产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二,加快推进软性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服务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必须提升软性基础设施地位,以标准化建设和合格评定引领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把好方向。破解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世界性难题。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提倡自由主义,主张自由市场。芝加哥学派强调市场机制,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应对有效需求不足、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苏联模式主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我们提出“相机抉择,开准药方”,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国内看,要构建“以产权为核心、以合约为抓手、以信任为基石”的新型监管模式。从国际上看,中国对外投资和援助策略,应将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互联互通,逐步转变到企业家和商业文化的共建互通上。

第三,加快铺设数字社会基础设施。数字社会基础设施共分为四类,一是技术性社会基础设施,二是制度性社会基础设施,三是安全性基础设施,四是传统社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十五五”期间,我们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公共数据资源池,推动数字技术开源,形成数据充分共享机制,构建引领世界、连接全球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第四,构建创新驱动、五维赋能联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创新是原动力,亚里士多德提出“第一性原理”,这一概念源于其哲学体系的“四因说”,即质料因(构建元素)、动力因、形式因(结构)、目的因(功能),我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五大方面,即使命或任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强调创新、产业、生态、社会和治理的协调融通。

第五,产业变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要从技术、管理、制度、文化、标准构建等五个方面打造数字产业生态。通过研究文科叙事、理工科叙事之间,叙事词汇、方式的对接,打通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和壁垒。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我们使用的语言密切相关。胡适说,世间的争论,十分之九都是名词的争论。剩下的那十分之一,也只是名词的争论。可见,统一叙事词汇、方式十分重要。我们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中打通各领域叙事模块。

“十五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协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统筹发展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