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3)

摘要:“十五五”规划编制需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是关键举措。要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抓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等“五链”深度融合,绘制培育路线图,借场景创新与数据驱动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需统筹建设数字新基建硬实力与软性制度设施软实力,构建创新、产业等五维联动模式,在科技革命与全球格局重塑中筑牢发展根基。

三、“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

(一)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把握场景驱动创新,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据链将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以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连接起来,结合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五链”深度融合,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绘制“路线图”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新质产业、服务、文化融入到社会大生产中,加快绘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以创新为核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

(二)全面深化软性制度设施建设

面对“服务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必须提升软性制度设施的地位,以标准化建设和合格评定引领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为新质生产力把好方向。破解“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世界性难题。鼓励大型平台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制度供给,构建“以产权为核心、以合约为抓手、以信任为基石”的新型监管模式。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应该进入2.0阶段,即从硬性基础设施投资,逐步转移到企业家与商业文化等软性制度设施建设上。支持民营企业家直接投资,携手当地企业家创造贸易,建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特区与贸易区。

(三)加快铺设数字社会基础设施

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架构在基础设施之上,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必然打破原有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和制度基础,导致新旧规则的协调或震荡,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道、通信、电网、水利、市政、物流等基础设施。而与传统基建相比,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实质上是在保障人流和物流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化过程,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强大支撑,这就需要打造数字时代的数字高速“公路”,架构新型数字技术底层基座、数字化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安全与治理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

进一步细分,其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数字化传统社会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二是技术性社会基础设施。包括新基建、5G、IPV6等关键底层技术的系统性部署。三是制度性社会基础设施。涵盖标准化商务服务、法务服务等,为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提供稳健保障。四是安全性社会基础设施。基于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全域安全部署,确保数字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十五五”期间亟须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公共数据资源池,推动数字技术开源,形成数据充分共享机制,构建引领世界、连接全球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四)构建创新驱动五维赋能联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经济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强调创新、产业、生态、社会和治理的协调融通,旨在实现技术原创性突破、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和合融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文明新形态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选项,并正在完全彻底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新赛道,应当从创新、产业、生态、社会、治理五个维度联动发展、相互赋能来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五)产业变迁:催生新形态、新模式、新产业

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抓手,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工程生态,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重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打造数字产业工程生态包含五个层面,技术层面要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创新突破,管理层面要鼓励企业开发多场景新产品,支持产学研用合作,制度层面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文化层面要培育开放包容、竞合多赢、和合融通的文化氛围,在标准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

站在人类文明形态质变、全球格局重塑、社会主义运动跃升的历史交汇点,“十五五”时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五年。我们要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群体性突破机遇,以数据驱动和场景创新为抓手,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建设“软硬设施”的坚实基座一手抓数字新基建硬实力,一手抓软性制度设施软实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构筑起赢得大国竞争的坚固“护城河”。构建“五位一体”安全与发展统筹的路径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文化的深度融合,系统性重塑产业、社会与治理模式,确保宏伟蓝图有效落地。

总之,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