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摘要:“十五五”规划编制需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是关键举措。要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抓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等“五链”深度融合,绘制培育路线图,借场景创新与数据驱动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需统筹建设数字新基建硬实力与软性制度设施软实力,构建创新、产业等五维联动模式,在科技革命与全球格局重塑中筑牢发展根基。

(四)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实践指向

健全国家战略规划制度,明确各类规划定位。做到定位要准确,边界要清晰,功能要互补,同时要统一衔接。国家发展规划是统领,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基础。

强化规划链接落实机制,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规划立法的同时,要增强财政金融货币区域产业等政策协调性。

探索行之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效性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十五五”时期是整个人类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质的突变节点期、数字全球化新起点的节点期,世界格局重新洗牌,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期。

(一)科技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

科技革命既涵盖科学革命,也包括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发生的全面性、根本性变革。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分别为热力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

当前,正迎来第四次科技革命——数字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类社会由人力时代进入机械化时代。这场革命造就了英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科技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电力的普及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形成为标志。美国和德国在此过程中迅速崛起,奠定了日后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基础。电灯、电话、电报的出现让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推动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幅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模式,推动全球化纵深发展。美国由此成长为世界超级科技强国,中国经济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二)中国生产力发展到了质的突变关键时期

人类的发展面临历史性和根本性变革的新节点,新的产业革命点燃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彻底改写了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一方面,信息、生命、制造、能源、材料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群体性突破,学科领域日益交叉融合。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创新范式深刻调整,场景创新、数据驱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全球范围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国际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中美之间的博弈成为影响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外部因素。2021年6月8日,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标志着美国开启了全方位、系统性“科技遏华”时代,从“卡现在”升级到“卡未来”。与此同时,中欧竞争格局呈现出“角色互换”般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态势:30年前,中国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以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如今,欧洲也开始推行类似的举措,其背后凸显了中欧双方在科技与产业实力对比上的深刻变化。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掌握主动权,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拓展期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全球正处于重大前沿技术群体性突破、创新范式深刻调整、国际竞争全面加剧的历史性节点。

从变革的内在特征来看,技术层面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信息、生命、能源、材料等领域群体性、颠覆性技术井喷,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常态。范式层面则表现为,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函数,重塑产业链与价值链。

从外部的全球格局来看,亚洲的崛起正在改写全球创新格局的版图,从欧美传统高地“一家独大”,转向多元平衡的新态势。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力量迅速崛起,中国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居世界第一。集群效应已在全球显现,硅谷、瑞士生物谷等创新集群已进化为包含孵化、风投、专业服务的全面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加速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激烈的战略博弈呈现白热化,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创新作为“破局之策”,发力押注。美国将中国视为“唯一竞争对手”,在AI、半导体等领域全面遏制,企图构建排华科技生态。各国争先拥抱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中国在AI、5G等领域已取得显著优势,但仍需警惕“科技脱钩”风险,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应对共同挑战。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

“十五五”时期是人类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期。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对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产生新的内在需要,国内外发展环境的转变以及科技产业变革则引致了生产力形成源泉、表现形态的变化。

(五)引领带动世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中国走到了“以中国化引领世界化”的重大节点,中国需要布局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更要“走上去”的历史担当,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全球化,通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增加国际公共产品,做大世界市场,为参与国家提供更多发展空间。面对美西方的围堵打压,我国自主创设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国际规则和组织将是一条重要的突围通道。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