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实力对比情况,科学地提出并实践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们与日本比起来,劣势是经济水平、工业水平、军事水平都落后于人,优势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要以我们的优势攻击敌人的劣势,所以共产党提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如何实践人民战争?要武装动员广大民众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1932年4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只有全中国工农劳苦群众,才是真正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各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应立即实行对日宣战的群众动员。1933年1月,中共再次号召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1936年,中共发表宣言再次强调,只有全中国各党各派的共同奋斗,全中国人民及武装部队的总动员,我们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卖国贼以致命的打击,而取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所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我们党就明确意识到,要想取得抗战胜利就必须动员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张,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也一直坚持并实践着。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包括“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为了实践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将武装动员民众与游击战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武装动员民众,一方面开展人民群众的游击战。洛川会议讨论并决定在全国抗战到来后,党的基本行动路线和工作方针包括: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充分开展组织和动员民众的工作。这样,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广大民众就被广泛武装起来,积极投入抗战,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独具特色的军事体系,即主力军、地方军和人民武装三者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的军事体系。农闲时,八路军、新四军带领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农忙时则一起干活。游击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转化为地方兵团,最后成为八路军或新四军。以这样的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游击战争得以空前广泛地开展起来。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日军逐步将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作为攻击的主要对象。1939年1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强调,中共势力对华北治安的肃正工作,是最强硬的敌人。1941年底,日本方面决定今后的讨伐肃正的重点必须集中指向共军,全力以赴,务期将其全歼。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牵制了60%以上的日本陆军军力,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彪炳史册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五)中国共产党科学处理抗战和发展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我们既要消灭敌人,也要保存自己,并进一步发展壮大。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指出,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战法。如果大量军队采用运动战,而八路军则用游击战以辅助之,则胜利之券,必操我手。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与抗战并不冲突,只有保存并发展抗战力量,才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一方面开展了艰辛的对日作战,另一方面也在想尽一切办法,保存和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建设也逐渐开展起来,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经济建设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方针,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还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文化建设方面,陕北地区成为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中心,建立起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机构。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明确表达出以民族危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1936年3月,毛泽东和彭德怀签发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呼吁各界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提出保护工农、知识分子及工商业等主张,号召爱国志士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战最前线,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擎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在这面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为着中国人民的幸福,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抗日力量中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一群人。
无论是率先举起抗战旗帜,还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民族和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在牺牲前给孩子写下两封绝笔信,其中一封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样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奋勇杀敌,涌现出一批批以身殉国,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杨靖宇、赵尚志,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彭雪枫等。这些英雄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当日军把他的尸体解剖后发现,杨靖宇的胃中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无一粒粮食。日本侵略者也被这样的民族气节所动容,意识到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中国就不会灭亡。
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在日军突袭中不幸被抓。日军威胁诱骗老人给马本斋写信,劝他投降。老人怒斥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了让儿子不受胁迫,白文冠老人绝食7天,壮烈牺牲。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面对异常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狼牙山五壮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主峰,战至最后一颗子弹,最后选择集体跳崖自尽。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曾一度处于弱势,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信抗战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在北京市密云区张家坟村,有一尊花岗岩雕塑,纪念一位被誉为“当代佘太君”的英雄母亲邓玉芬。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进入密云西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猪头岭上,邓玉芬见到八路军,聆听抗日道理。她越听心里越豁亮,便和丈夫任宗武商量,准备让孩子参加抗日武装。她把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三儿子永兴送到游击队,还托人捎话,“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她带着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让丈夫腾出手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根据地的干部、游击队员人人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位亲切慈祥的好妈妈。
1942年春天,噩耗传来,因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永安同时遇害,四儿子永合也被抓走了!邓玉芬闻讯几次晕厥。等她苏醒过来,谢绝了亲友的挽留,拉起两个小儿子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到底了!”此后,大儿子永全英勇牺牲,二儿子永水伤重不治……失去六位亲人,邓玉芬顽强地生活着,拼命干活。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们:咱们胜利了!
三、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价值维度
(一)党的百余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群众的诉求就是历史的诉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的最大诉求就是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有学者研究在民国时期,地租一般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70%~80%,沉重的剥削导致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贫乏。在旧中国的农村中,人民群众丝毫没有政治权利可言,在精神上还受到地主阶级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自己命运的掌握者。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革命、建设、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