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连唱,让大家重温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演唱。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些抗战歌曲,承载着血与火的记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它们点燃人们心中的爱国之火,凝聚起亿万同胞奋起抗争、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让我们跟随歌声,感受音符里跃动的家国情怀。
《松花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大批东北民众涌入山海关,被迫踏上流亡之路。北平、天津、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到处是生灵涂炭的伤痛,到处是背井离乡的哭喊。
1936年,在西安街头目睹无家可归的东北民众、听闻日军烧杀抢夺的兽行,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的张寒晖深受触动,他以含泪哭泣似的音调谱写出了这首《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真挚的词句,唱出了流离失所的东北同胞对家乡的思念与收复失地的渴望,也唤起了民族觉醒,点燃了中华大地上的抗日烽火。
这首歌不仅是战火中的悲歌,更是警醒一代代国人勿忘耻辱、珍爱和平的壮歌。
《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词作者桂涛声在山西看到了太行山的千山万壑,见证了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就铜墙铁壁,创作出这首《在太行山上》。经冼星海谱曲,这首歌在武汉唱响后很快传遍了全国,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说,《在太行山上》“写成后在汉口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唱出,听众大声喝彩,要再唱,此后又传遍了全国。现在太行山的游击队以它为队歌,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句子”。
铿锵有力的歌声犹如战斗的号角响彻中国大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抗战热情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铁壁铜墙。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革命圣地延安共同创作了一部气壮山河的战歌——《黄河大合唱》。他们将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幕幕令人震撼的场面用音乐记录下来:黄河的怒涛、流亡的人民、船夫的号子、浴血的战士……这组气势磅礴的作品如黄河一般汹涌奔腾,迸发出全国百姓的抗战怒火,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不仅是一段激昂的旋律,更是一个国家在民族危难时刻发出的呐喊,凝聚起亿万同胞保卫家园、共赴国难的决心与力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成员曹火星来到平西抗日根据地,从事音乐创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他借用当地民间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满怀激情地谱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歌曲。
随着广泛传唱,这首歌的歌词不断丰富完善,歌名也加了一个“新”字,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时光荏苒,这首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经典歌曲,到今天依然在神州大地唱响。它是血与火淬炼的真理,是融入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