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如何保护语言多样性

欧洲国家如何保护语言多样性

欧洲是世界上语言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分布与欧洲复杂的历史、人文、地理及政治背景密切相关。随着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民族国家构建的浪潮,标准化语言的推广成为强化国家统一和文化认同的关键策略。这一趋势导致欧洲众多地方方言逐渐边缘化,甚至濒临灭绝。近年来,欧洲增强语言多样性保护意识,开始采取多种举措挽救濒危方言,积极推动方言复兴与传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为全球语言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欧洲方言概况。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体系内,因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而形成的区域性语言变体。它通常与标准语言并存,但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方言不仅是语言的地方性表达,更是特定地区文化、历史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它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记录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是地方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意大利语等罗曼语族语言,到德语等日耳曼语族语言,再到斯拉夫语族的波兰语,乃至乌拉尔语系的芬兰语,欧洲的语言分布呈现出极高的复杂性。与此同时,各语种内部也存在许多区域性方言,如瑞士与奥地利的德语方言、英国的低地苏格兰语以及意大利各地方言等,都在各自地区内部扮演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角色。欧洲方言的多样性是其历史与民族交融的见证,然而,并非所有方言都能成功存续,一些小众方言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使用者锐减。在标准化和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平衡语言统一与地方特色将是欧洲乃至世界长期面临的课题。

欧洲保护方言的关键举措。立法保障夯实方言存续根基。通过法律的权威性赋予方言合法地位,并构建起稳固的制度框架。《欧洲联盟条约》第3条规定,“欧盟应尊重其成员国丰富的文化和语言多样性”。《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也指出,“保护欧洲历史上的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其中一些有灭绝危险的语言,有助于维护和发展欧洲的文化财富与传统”。这些法律法规为欧洲地区方言的立法保护提供了基本规范,多国以此为基础陆续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律:如意大利威尼托大区于2007年颁布第8号大区法,要求大区政府应通过传媒、教育、科研等手段,保护、提升与推广以威尼斯方言为核心的本地语言及文化遗产,并拨付相应款项;荷兰也将荷兰语林堡方言列为受《宪章》保护的区域性语言,林堡省也于1997年将其正式确立为法定地区语言。借助各级法律的保护与规范,各地政府及民间组织明确目标与权责,在法律框架内提供财政支持并落实相应举措。

教育传承培育方言新生力量。教育作为方言传承的核心阵地,能构建起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模式,并以此激发年轻人对方言及地域文化的热爱。爱沙尼亚目前有超过10所学校开设沃鲁方言与文化课程,并将方言文学、当地历史、音乐与戏剧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四所公立学校从2023年开始采用德语阿尔萨斯方言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在此之前,当地已有数所私立学校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教授阿尔萨斯方言。通过在教育机构中加入一定程度的方言教学,辅以课外日常语言环境,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可以反哺巩固母语能力,新一代年轻人能够在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出完善的方言能力。

媒体助力拓宽方言传播路径。现代媒体与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创新了传播形式,同时也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北德广播公司(NDR)1954年开设首个低地德语电台节目,并逐步在区域性频道定期开播低地德语新闻、广播剧和专题栏目。《汉堡晚报》从2008年起开设“您会说汉堡话吗?”专栏,通过读者互动收集汉堡方言词汇,出版畅销书并衍生出网络内容。Platcast.de网站提供低地德语播客节目,结合现代社交媒体吸引年轻用户,通过新媒体推广低地德语。网络视频平台近年也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创作者,尝试使用低地德语制作视频。现代媒体与互联网具有先进且丰富的传播渠道,能够为方言的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民间组织推动激发方言复兴活力。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各类语言文化活动加强本地方言与社区的互动连接,在激发方言活力的同时,更好展现出地方文化的独特与魅力。阿拉贡语言协会是一家致力于保存西班牙语阿拉贡方言的民间组织,通过开设语言课程、举办讲座会议、出版书籍杂志以及颁发文学奖项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阿拉贡方言的地位,有效防止了阿拉贡方言的消亡。在苏格兰,诸如苏格兰语言协会和苏格兰语言中心等组织相继成立,旨在促进低地苏格兰语在文学、戏剧、媒体、教育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效传承和发扬了低地苏格兰方言。

欧洲保护方言的启示。多样性中的统一。当代欧洲对地方语言的保护与对多样性的推崇是一种价值“回潮”,其存在基础是历史上各国在民族国家构建时期标准语的成功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标准化可以消除各地区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间的人员及经济往来,塑造统一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身份认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与传承和发扬方言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在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上,方言才能够完美展现出国家内部各地区的独特风采,实现和谐共生、多元一体的理想格局。

强化文化多样性意识。欧洲国家在方言保护上的积极行动,彰显出其对文化多元价值的尊崇,其核心在于深刻认识到方言绝非标准语的附属品,而是地域文化独特性的关键载体。每一种方言都历经漫长岁月沉淀,蕴藏着特定人群的历史记忆、传统习俗与思维模式,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强化方言保护意识,本质是捍卫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随着文化趋同风险加剧,保护方言能在国家内部保留存续空间,使各国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守住自身文化根基,让世界文化在多元共生中持续繁荣,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运用多元化保护方式。欧洲在方言保护中构建的立体化策略为世界语言多样性维护提供了参考范式。经验表明,方言存续必须要突破单一保护路径,需融合立法、教育、传媒、科技等多维度手段,建立政策支持、教育渗透、技术赋能、文化创新的系统性复合型保护体系,才能维系方言生态的完整性,进而推动方言从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本,从而赋予传统方言以现代生命力。

构建多方合作途径。欧洲方言保护的多主体协作模式,为破解方言传承困局提供了创新路径。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单一主导者”的单向模式,构建起跨层级、跨主体的协作机制:跨层级体现在欧盟与各国政府达成法律框架,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地;跨主体体现在政府提供政策空间与财政扶持,教育机构与民间团体有效达成资源互补,实现教育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纵横交错的协作机制,既破解了资源碎片化难题,又通过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激发各方参与动力,揭示出方言保护需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命运共同体”,由此方能激活文化生态的内在生命力,促进方言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