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游人在盱眙县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挑选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据《人民日报》10月10日报道,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活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加1081.89亿元。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总体平稳,全行业共处理快递包裹72.31亿件,日均处理量超9亿件。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各种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延展,各地群众消费需求旺盛,展现出假日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国庆中秋重叠,释放消费潜力。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文创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在上海崇明,郊野乡村嘉年华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在广西桂林,民族特色风情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双节”叠加,高涨的出游热情在假期的欢乐时光中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活力。交通运输部10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6.3%,创历史新高,小团游、自驾游、亲子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假期交通出行火热。
推动业态升级,点燃消费活力。“双节”期间,各地文旅主体坚持场景创新与内容升级,推出商文旅体展多元消费场景,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除商圈消费转型升级,夜间文旅消费业态也不断激活中国假日消费的新动力。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正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的方向升级。随着“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发展,“一场赛事多日消费”成为新风尚。今年国庆假期,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精彩纷呈,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政策持续加力,助推市场热力。1200万元“喀什盛惠·乐购夏季”电子消费券持续发力,点燃消费热情;天津各金融机构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金融活动,叠加惠民措施,助力假日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浙江余杭文旅与飞猪旅行政企合作,联合打造“微度假”品牌活动,预计将吸引杭州周边及长三角地区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国庆假期文旅消费超亿元……供需升级,政策加力。国庆假期,各地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助推市场热力全开。为消费者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赢得市场青睐。
消费热力十足,经济共生共荣。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商圈景区人气正旺,假日消费活力十足。绿色、智能、国潮消费亮点突出。服务消费热度攀升,一批优秀国产影片带动观影热潮。多项体育赛事掀起观赛热潮,各地开设集美食、文创与特色商品为一体的观赛“第二现场”,将赛事热度延伸至消费端……假期中,人们情怀激荡,竞相出游。人们升国旗、唱红歌;赏秋景,庆团圆;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国潮非遗出新出彩,景区“宠客”蔚然成风。假日经济的蓬勃气象,透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映照出我国经济强大韧性与活力。
作者:李永杰 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