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加强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加强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当前,如何破除教育、科技、人才间的机制壁垒,构建以人才能力图谱为枢纽、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教育资源动态配置为支撑的国家级融合生态系统,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机制,已成为推进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任务。这不仅关乎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命题。

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战略目标,也是构筑起支撑其长远发展的生态基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构成了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要素。三者相互依存、协同共生,共同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因此,要真正激活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就必须首先厘清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结方式。教育、科技、人才之间通过信息、物质、能量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以“融”为特征的互嵌式共生关系,反映的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信息、物质、能量等要素循环转换和动态平衡的状态。

教育、科技、人才紧密联动,互嵌共生彰显了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教育为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与创新土壤。科技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反哺教育内容与方式,同时为人才成长创造实践平台。人才既受益于教育与科技发展,又以创新成果推动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三者彼此带动、相互传动,紧紧耦合,构筑起一套复杂的、精密的齿轮组,形成“教育奠基—科技转化—人才驱动”的共生逻辑,在一体化推进中构建起双向赋能、协同共进的生态闭环,驱动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教育、科技、人才深度交融、系统整合突出了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核心功能与目标诉求来看,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契合、彼此交织。教育的本质是为国家发展培育合格人才,而科技突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成长与价值实现又需依托教育培养与科技平台。三者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形成不可分割的发展整体,共同构建起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核心架构。这一有机整体不仅最大化释放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效能,还能从整体上提升国家教育体系的竞争力与创新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确保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因势而变、应时而新凸显了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动态性。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升级,教育的育人目标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拓展,科技的支撑领域从传统教学向智能融合延伸,人才的能力标准从单一专业向跨界复合升级。三者的内涵与外延在持续迭代中不断丰富,而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需随之动态调整、优化适配。其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和基础性角色,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教育以知识更新推进人才培养,人才以创新需求倒逼科技升级,科技以范式跃迁反哺教育内容与手段,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为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

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的现实审视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的必要条件,需要纵向的有效整合、横向的有序衔接以及多方主动的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者在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与创新联动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效能实现显著跃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仍存在“各自为战”的机制壁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的构建。

组织架构分割化影响协同机制运行。当前,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因行政隶属、学科壁垒等组织边界形成结构性分割,各主体在资源调配、项目协作中存在“条块分割”现象,致使跨领域协同难以突破组织框架限制,出现政策衔接断层、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削弱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能。由于教育、科技、人才在管理体制中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三者协同效应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例如,高校学科院系与科研院所、企业分属不同管理体系,在联合攻关重大科研项目时,常因组织归属不同出现资源调配冲突、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项目推进受阻,协同效果大打折扣,制约教育强国生态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

机制梗阻化制约联动效能释放。从党和国家层面的工作机构来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系统在政策制定时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建立统一的制度设计框架,且受部门利益藩篱、传统管理模式惯性等因素影响,系统间政策协同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及成果转化机制存在制度性壁垒。如教育评价体系与科技创新需求脱节、人才流动审批流程烦琐等,导致教育资源、科技成果与人才智力的联动链条出现“机制卡顿”,难以形成创新要素的高效循环。

目标碎片化阻碍改革纵深推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发展目标和任务相对独立。各要素发展目标和任务处于“脱嵌”状态,缺乏面向国家战略的统一目标锚点。目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体系建设尚未完成,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制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突破,影响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

推进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局限,摒弃单一领域、单一要素或单一环节“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转而从系统论出发,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各领域间的内在关联与互动逻辑,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教育强国生态环境。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战略布局。现代社会中教育、科技、人才的边界跨越现象越来越频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旨在打破三者边界,发挥三者相互叠加的整体效应,为教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全面考量教育、科技、人才各领域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逻辑。通过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政策规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决策机制,统一部署资源调配、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确保各要素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目标下协同发力,避免出现政策冲突、资源错配等问题,为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

破除机制壁垒,畅通要素循环。教育、科技、人才是构成社会整体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边界壁垒。为此,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政隶属、学科边界、部门利益等造成的障碍。建立统一的政策协调机制,推动教育评价体系与科技创新需求相衔接,简化人才流动审批流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各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最终,促进教育资源、科技成果、人才智力的高效流通与共享,使教育、科技、人才形成有机联动,实现创新要素的良性循环。

构建融合生态,深化协同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内嵌于社会生态之中,需要从社会生态中汲取“养分”,形成持续发展的整体结构。换言之,要建成教育强国,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来支撑。要以人才能力图谱为枢纽,精准对接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使人才培养更贴合科技创新实际;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反哺教育内容与方式改革,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教育资源动态配置为支撑,根据科技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合机制,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的闭环生态,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进化,全面提升教育强国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与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运行逻辑和规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系统观念,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对于教育强国生态系统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