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十五五”时期,需持续用力推进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显著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

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5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部署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4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加快构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对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任务。

另一方面,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安家,人力资源市场在人才流动中的主渠道作用明显提升。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持续完善,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形成,资源环境权益交易产品和方式日益丰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示范探路,更好积累经验。

高度重视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亟需要素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紧迫。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基础。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的一个显著优势。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这对要素配置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体系,破除地方“小循环”“小市场”,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提高经济韧性的重要举措。

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只有实现创新人才、前沿技术、数据信息等各类要素高效流动、精准适配、优化组合,才能持续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迁。

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提供支撑。相较于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我国要素市场建设还相对滞后,这阻碍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充分迸发,亦不利于增强宏观经济治理整体效能。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有形之手”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统一要素市场基础规则、规范竞争秩序、创造公平环境上切实发力,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主要障碍

“十五五”时期,需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质量逐步提高、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而言,需提高要素配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适应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优化的要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创新土地供给方式,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适应科技创新需要,进一步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藩篱,畅通劳动者成长通道及社会性流动渠道。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金融资源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就技术、数据和资源环境等新型要素而言,需加快完善价格形成和交易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确权、价值识别、评估、交易等服务,畅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渠道,完善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数据确权、交易规则和定价方式,促进数据价值实现。依托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机制,开发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产品。

此外,还需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优化要素组合方式,强化技术、资源环境与资本市场联动,降低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成本;强化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联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要素配置的整体效能;完善财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考核和激励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评估系统、完善评估标准,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梳理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总结提炼制度成果,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