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入党誓词上的庄严承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党员党性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有多方面的要求,但首要的一条是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实事求是,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是“最大的党性”,也是对党忠诚的必备品格。
对党忠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口头上喊着忠诚于党,实际上理想信念动摇;口头上喊着忠于人民,实际上宗旨意识淡薄;口头上喊着忠于党的事业,实际上缺乏担当精神;口头上喊着遵规守纪,实际上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这样的“忠诚”只是一句空洞口号,这样的党员干部正是典型的“两面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实事求是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过程是艰难的,要真正求得规律,没有艰辛的努力,不付出心血与汗水,是难以办到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哗众取宠之心和私心杂念作祟,即使认识了客观规律,也会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不讲真话、不办实事,最终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
对党忠诚不是盲目追随和被动服从,而是带有朴素情感的由衷意愿和理性自觉。对党忠诚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领导干部要勇于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愿望。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自己思想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持理性、克服盲从中不断擦亮忠诚底色、增强党性修养。
对党忠诚不是空谈,而要实干兴邦。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态度和精神,更是一种实践和行动。实事求是标定担当的方向,担当作为检验实事求是的成色。没有担当的实事求是,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空泛表态;脱离实事求是的担当,终将沦为急功近利的盲目蛮干。新时代以来,正是由于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不断取得新成绩、展现新气象。用责任担当诠释对党忠诚,既要有鲜明态度,更要有过硬本领。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改革发展难题,要迎难而上,勇啃“硬骨头”;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责任担当书写对党忠诚的时代答卷。担当作为,既要敢担当,更要善作为;既要讲党性,更要重实绩。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既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也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要在实践中锤炼担当本领,不断提高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以过硬素质扛起时代重任,让担当作为既有“宽肩膀”更有“铁脊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