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治理与上合组织扮演的角色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与全球治理观的内涵相符。因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共建国家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为推动区域融合与区域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树立面向全球的合作观与发展观。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球治理观。
另外,全球治理观的提出,还与国际形势发生的复杂变化密切相关。一是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改变了旧有的国际格局。二是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多种全球问题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立场:一是发达家坚持冷战思维、霸凌主义,提出所谓本国优先,通过单边主义和“小院高墙”来维护狭隘的自身利益;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强权政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从历史发展看,纷繁复杂的国际变局正影响全球各个角落。20世纪,人类社会遭受了数次史无前例的冲击。比如,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两极对抗,以及民族主义迅猛发展等。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以及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抬头,各类全球性、地区性问题频繁出现。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从维护自身霸权的角度出发,逆潮流而动,严重冲击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公然挑战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侵蚀可持续发展根基,给“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设置障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给全球治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形成了全球治理赤字。
如何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这需要我们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现有国际规则,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和力量格局。随着上合组织、金砖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持续发展、不断扩容,各类对话日益频繁,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
对于全球治理来说,主体、机制和规范是三个重要要素。对于上合组织的发展来说,以上三个要素也是必须重视的关键。
简要回顾一下上合组织的由来。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001年,上合组织在上海宣布成立,通过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2年,上合组织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这是一份章程文件,规定了上合组织的宗旨与原则、组织架构、主要活动方向。
上合组织成立之初,我国期望构建一个全新的区域合作机制。一是期望在我国西北方向形成一道屏障,助力维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二是期望这个机制能成为一座联通中国与欧洲国家陆路桥梁。三是期望通过开展区域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安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