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信用数据涉及部门较多,缺乏常态化的数据归集、共享机制,规范化程度不高,信息采集成本高,存在数据失真、失实问题,信用评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涉农贷款过程中个人信贷占比大、信用贷款难度较大等。为此,...[详细] 时间:2024-07-11 16:30 查看:130次 标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包括生态优先、产业为本,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民生为重、共建共享,品牌引领、运营前置,机制创新、一以贯之。“千万工程”蕴含的主要工作方法体现在“一把手”挂帅,层层...[详细] 时间:2024-07-11 16:21 查看:549次 标签:“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全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突出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4年以来,京津冀作为全国重要动力源、北方重要增长中心、区域关键发展枢纽、产业转化重要平台,科学谋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建...[详细] 时间:2024-07-11 16:13 查看:447次 标签:京津冀北京国家级补短板技术创新示范区制造业创新驱动
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相协调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经验。法治在机构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聚焦于统筹设置党政机构、不断加强组织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有力推行组织信息公开制度,使机构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发展,更好地适...[详细] 时间:2024-07-11 16:04 查看:208次 标签:法治机构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在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国非遗“出海”,通过讲好非遗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一项需要深入...[详细] 时间:2024-07-11 15:56 查看:203次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出海”文明交流互鉴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不懈奋斗的历史总结,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全党全国全社会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激发、保护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深刻认识这一时代命题的科学本质和重要价值,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的生力军作用和精神推动力。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全面认识中...[详细] 时间:2024-07-11 15:49 查看:379次 标签:中国共产党企业家精神党的创新理论话语体系
数字媒介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同时亦改变了大众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与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数字影像技术重新塑造了北京中轴线的数字保护与文化表达,沉浸文化场域则进一步重塑了北京中轴线的互动体验与现代连接。我们需要适应媒介和受众的发展趋势,依托不同维度...[详细] 时间:2024-07-11 15:42 查看:230次 标签:北京中轴线媒介地理文化传承数字媒介
作为一条延续数千年的国际商贸之路,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古代从长安起程走向“丝绸之路”的丝绸来自全国各地,山东是主要货源地。齐纨鲁缟在古代生活史及外交史、国际商贸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齐纨不仅是走向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也受到历代文人...[详细] 时间:2024-07-11 15:24 查看:217次 标签:桑蚕齐国齐纨三服官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了7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详细] 时间:2024-07-10 16:26 查看:330次 标签: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中央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详细] 时间:2024-07-10 16:17 查看:1498次 标签: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是思想理论创新引领的,实践创新反过来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和深刻变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及其引领的实践创新为...[详细] 时间:2024-07-10 16:09 查看:593次 标签: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
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先立后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原则。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历了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的方法论转变。“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实践深化,实现了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突...[详细] 时间:2024-07-10 16:02 查看:412次 标签:“先立后破”“先破后立”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新发展阶段,制约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针对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坚持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直面改革“深水区”的挑战,科技创新与全面深化改革协同并举,着力打通体制机制的约束和障碍,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与之相适...[详细] 时间:2024-07-10 15:55 查看:198次 标签: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与经济融合进展显著。但同时,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不够深,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情况依然存在。对此,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详细] 时间:2024-07-10 15:48 查看:170次 标签: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在坚持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详细] 时间:2024-07-09 16:47 查看:253次 标签:全面深化改革乡村全面振兴中央一号文件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详细] 时间:2024-07-09 16:41 查看:362次 标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利用最新技术...[详细] 时间:2024-07-09 16:34 查看:661次 标签: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政府效能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宽和深化,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详细] 时间:2024-07-09 16:26 查看:227次 标签: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系统集成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作用,在实践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抓手,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加快发展新质...[详细] 时间:2024-07-09 16:17 查看:620次 标签: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大局”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学问。从世界中国学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独特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现代化模式,并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内核。...[详细] 时间:2024-07-09 15:43 查看:122次 标签:世界中国学中国式现代化后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