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始于元代大都,历史不算很长,但她是中国古代都城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全国的古都中,她形态最完整、史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深厚。...[详细] 时间:2017-08-25 16:13 查看:823次 标签:刘洋北京历史文化
在纪念“两论”诞生8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 “马列责我开生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实践要求,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谱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篇章。...[详细] 时间:2017-08-22 10:20 查看:2191次 标签:许全兴实践论矛盾论哲学
历史不会忘记,支撑中国人民打到日本投降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坚持到底的两个战场,更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收复失地、凝聚民心、建立政权,以抗战大义为先放下内部纷争,以全局为本提出全面抗战和持久战,以国家兴衰为重团结全民族力量...[详细] 时间:2017-08-15 09:14 查看:275次 标签:张建立正视历史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中国是第一批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相对而言,在这一轮进程中,中国进入世界体系却是最晚的。通常所说的四大或五大文明古国,环地中海周围有三个,古埃及、西亚和古希腊,稍远的是古印度,最远的是中国。...[详细] 时间:2017-08-11 14:21 查看:292次 标签:孟宪实古代中国丝绸之路
尽管国共两党的持久战略在战争经历的阶段、抗战路线、战术原则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是,对于中日战争的长期性、艰苦性有着共同的认识。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持久战略的胜利,必须对其重要地位与作用给予高度重视。...[详细] 时间:2017-08-09 11:15 查看:764次 标签:史桂芳抗战中华民族统一战线
精兵简政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精兵简政逐渐开展过程中思考总结出来的,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主要有五项,即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对官僚主义。...[详细] 时间:2017-08-09 09:20 查看:531次 标签:把增强抗战精兵简政军政建设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南昌起义的进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一整套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光辉一环,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时间:2017-08-09 09:18 查看:1116次 标签:谢宏维南昌起义八一精神听党指挥
听党指挥,是革命军人人生坐标中永恒的定位,也是我军光荣传统丰富内涵中最核心的部分。党员干部始终发扬“跟我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危险和困难关头,扛最重担子的是党员干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也是党员干部。...[详细] 时间:2017-08-03 14:30 查看:1199次 标签:许森邱少云黄继光军魂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详细] 时间:2017-07-31 13:47 查看:735次 标签:齐霁南昌起义中国革命八一精神
如同电脑不可能取代人脑,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取代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思考、取代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要求史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相关技术的应用。...[详细] 时间:2017-07-31 11:42 查看:527次 标签: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史学研究历史
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复杂严峻,必须认真总结党委领导我军军事实践的历史经验,大力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定维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积极创新完善党委对部队实施领导的实现形式,不断开创...[详细] 时间:2017-07-26 10:59 查看:339次 标签:洪超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以行动来检验。革命战争年代,党指向哪就坚决打到哪,是听党指挥的直接体现。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建设时期检验军队是否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看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是否坚决有力、严肃认真。...[详细] 时间:2017-07-26 10:58 查看:1106次 标签:刘茂杰政治建军军队建设军队改革
帮助学生形成思辨性“历史意识”是德国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此,德国的历史教学遵循特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详细] 时间:2017-07-26 10:10 查看:436次 标签:孙进德国历史教育
政工制度的目的是让军事骨干和党组织发挥作用,实行双首长制,让红军的军事长官意识到自己并非至高无上,遇事找党组织的代表商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这对于军事指挥员的作风民主化是极大的促进。...[详细] 时间:2017-07-24 13:38 查看:430次 标签:工农红军政工制度政治委员军队改革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地域史”(“民族史”)在资本空间化推动下必然转向“世界史”(“人类史”)。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这股历史大潮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冰冻”,“去全球化”的诸种声音在世界不少地区主要是几个发达经济体上空盘旋。...[详细] 时间:2017-07-24 10:16 查看:417次 标签:刘顺董金明马克思“世界历史观”
我们要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影响,就必须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观察分析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提高认识水平,筑牢思想堤坝,夯实精神防线。...[详细] 时间:2017-07-21 09:33 查看:864次 标签:刘正斌历史虚无主义党史国史军史
中国复兴是举世关注的重大事件。观察和解读这一重大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比如政治的、经济的或社会的。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焦点和独特优势,当然也会有不同的盲点和劣势。...[详细] 时间:2017-07-19 16:05 查看:575次 标签:王存刚文明史中国复兴
史学研究的唯一诉求是求真而非求新。正是在不断探求史料之真、史实之真、史识之真和史理之真的基石上,建构了史学的本质特征,奠定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的学科地位。...[详细] 时间:2017-07-19 09:54 查看:616次 标签:王先明史学研究学科史料
敢于斗争,就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墨守成规,向一切以上级的指示为教条、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作斗争。敢于斗争,是南昌起义“功在第一枪”之魂,因而是八一精神的灵魂。没有敢于斗争之魂,就没有八一“第一枪”之功。...[详细] 时间:2017-07-17 13:40 查看:939次 标签:刘庭华八一精神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
“史学”源于“历史”,以客观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因而本质上不可能是想象的历史,更不可能是创造性的想象的历史。正如罗素所说:“甚至从最纯粹的艺术观点来看,除非历史学家尽最大努力来保持对事实的忠实,否则历史就不值得称赞。”...[详细] 时间:2017-07-14 10:53 查看:1498次 标签:张江历史相对主义贝克尔汤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