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一次大的战略投机,其目的除侵占东北地区外,更在于试探中国和其他主要大国的反应,为下一步的全面侵华战争做铺垫。但在当时,出于对日本认识不清、狭隘的利益考虑等原因,各主要大国却少有能够对此做出正确的战略评估。...[详细] 时间:2016-09-18 09:36 查看:661次 标签:孙路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抗战中,中国人民迅速觉醒,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高涨。今天,我们仍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详细] 时间:2016-09-18 09:10 查看:322次 标签:九一八事变同心合力抗战历史贡献民族复兴
红军长征是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转到哪里去,落脚点在哪儿,就成为长征路上各路红军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红军在长征途中都尝试过建立根据地,都因敌人力量的强大、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军战略目标的转变而先后放弃。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一块根据地,...[详细] 时间:2016-09-14 13:26 查看:492次 标签:红军长征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
长征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条件如何变化,长征精神的光芒永不褪色。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反映,是我们党和人民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详细] 时间:2016-09-14 10:50 查看:614次 标签:刘利军长征精神中国梦红军
在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恶劣的危险境遇下,弱小的红军之所以能够化危为机、转危为安,靠的就是党领导下的坚强团结,靠的就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英勇精神,靠的就是广大官兵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革命情怀。...[详细] 时间:2016-09-14 10:07 查看:876次 标签:刘凤健长征胜利80周年《诗经》官兵关系团结一致
瓦窑堡会议提出将苏维埃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大调整。自此,一切革命阶级都被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此后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和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详细] 时间:2016-09-13 14:22 查看:409次 标签:党史长征陕北瓦窑堡会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明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在此时刻,认真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结合汲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对于加强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详细] 时间:2016-09-13 10:10 查看:1168次 标签:李慎明十月革命列宁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开展整风运动,树立起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工作作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详细] 时间:2016-09-13 09:55 查看:772次 标签:高峻抗战胜利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中央红军西征突围时的战略方向是到湘西,与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这可以视为第一次确定的战略方向。第二次是通道转兵。中央红军西征突围过敌人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时,因同“南天王”陈济棠的粤军签了停战协议,比较顺利。...[详细] 时间:2016-09-12 09:55 查看:554次 标签:程中原长征遵义会议军事战略方向调整
毛泽东的许多探索,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激励着广大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解放之后走自主发展道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破美苏冷战格局的束缚和阻碍形成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做出了突出贡献。...[详细] 时间:2016-09-09 14:54 查看:892次 标签:李捷历史贡献毛泽东中国革命
各路红军的军装样式是基本统一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条件异常艰苦,只好让各部队自己沿途解决衣物以适应气候变化。由于在西南地区难以找到灰布,红二、六军团的军装多以当地的黑布制作,以至于三大主力会师后,许多人找红二方面军的人就以黑色军装辨...[详细] 时间:2016-09-09 13:37 查看:214次 标签:长征红军军装服饰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独有的产物。但通过分析其在当代爱国主义斗争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进步,或者分析它正确的经济学统计方法,而不是从新自由主义者口中出现的荒谬传闻,我希望解释为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扩展至中国之外,以及其与当代问题具有直接相关性的原因。...[详细] 时间:2016-09-09 10:17 查看:1355次 标签:罗思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社会主义
长征之前,一般干部的去留,不是由中央组织局决定的。属于省委管的干部,由省委决定报中央;党中央机关、政府、部队、共青团、总工会等单位,由各自的党团负责人和行政领导决定报中央。决定走的人再由组织局编队。当时,中央政府党团书记是洛甫(张闻天),总工会委员长是刘少奇、...[详细] 时间:2016-09-09 09:07 查看:968次 标签:长征人员战略转移军事计划毛泽东
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哪一支军队,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拥有永恒持久的感召力、向心力。战争也不眷顾任何一方,谁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谁就会有“压倒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详细] 时间:2016-09-07 10:01 查看:660次 标签:张理海红军长征鱼水情深军政军民关系文化传统
重视理家是一回事,能否料理好又是一回事,这就需要自觉地增强理家的能力,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学习,来实践。如此看来,古人把齐家与治国关联在一起有一定道理,不会理家的官员遭到惩处也不为冤枉。...[详细] 时间:2016-09-05 15:09 查看:331次 标签:冯尔康治家北宋薛居正治国
南人和北人的区隔在近代已经被虚化了,虽然有宋人唠叨的阴影在,毕竟随着时代的进展渐渐抹平了心理的计算和纠葛。...[详细] 时间:2016-09-05 15:08 查看:714次 标签:杨念群文化京派海派文化南北文化
红军长征,最初叫“战略转移”、“西征”、“远征”。使用“长征”一词,最早是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不是预先设定的。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打算走很远。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根据军事形势...[详细] 时间:2016-09-05 09:53 查看:1138次 标签:石仲泉长征历史研究概念正确全面认识
黎平会议的决策,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关系全局的进军方向问题,把通道会议提出的“转兵”主张变成了现实,由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黎平转兵”。它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深陷国民党重兵围堵、面临全军覆没的严重危险,而且一下子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改变了红军面临的严峻军事...[详细] 时间:2016-09-01 14:17 查看:422次 标签:李东朗黎平会议危局红军长征
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应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自觉接过红军长征时期所形成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优良基因,继承和发扬党与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创新思维和独立自主品格,以非凡的智慧勇气和胆识魄力,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详细] 时间:2016-08-31 10:06 查看:755次 标签:邵维正长征胜利80周年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曾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并铭记于胸,终身不忘。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时期,他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南、陕北后,毛泽东解读长征,既用他的诗词,也用他的文章,表达了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详细] 时间:2016-08-29 13:58 查看:1252次 标签:曹应旺毛泽东长征诗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