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渡江胜利纪念碑等碑文的敬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详细] 时间:2022-05-20 10:28 查看:663次 标签:李舒敬读碑文党的精神谱系创新传播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的阴谋。高度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决定了我们党对于抗战态度的决然。...[详细] 时间:2022-05-16 09:40 查看:428次 标签:张皓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
现代中华民族意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自觉,有着多维的时代因缘。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国家学说的输入以及边疆内地一体化建设的加速,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详细] 时间:2022-05-10 13:29 查看:4373次 标签:中华民族国家意识近代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不仅撰写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研究性文章,还写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杂文、散文、随感等,更留下了多首感怀时事、隽永深厚的诗歌,意境雄浑,耐人寻味。...[详细] 时间:2022-05-07 15:09 查看:535次 标签:李大钊图强求变家国情怀匡时救国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摈弃冷战思维,放弃零和博弈,才能使世界和平免遭破坏,给世界以发展的动力。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劈波斩浪,共享美好阳光。...[详细] 时间:2022-04-29 08:57 查看:1473次 标签:治国常富习近平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时,对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如数家珍,并深情背诵出《飞鸟集》中一些优美的诗句。...[详细] 时间:2022-04-26 14:51 查看:1039次 标签:习近平总书记泰戈尔《飞鸟集》
从京城到边塞,从润物细无声的早春细雨到奇幻壮丽的八月飞雪,这些美好意象都出自于诗。千年前的场景现已成为遗址,是诗定格了当时的情境,传诸后世。...[详细] 时间:2022-04-02 14:58 查看:440次 标签:诗文字遗址意境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详细] 时间:2022-03-31 13:34 查看:609次 标签:思政课教师教育体系优秀文化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详细] 时间:2022-03-29 13:50 查看:764次 标签:历史主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详细] 时间:2022-03-28 15:17 查看:820次 标签:习近平重要讲话文艺工作座谈会《巨人传》文艺创作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既出于现实需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和基础。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详细] 时间:2022-02-14 15:33 查看:331次 标签:王卫平历史文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无论耆老之会对唐宋“九老品题”的仿效、阳明讲会调和二程洛学与王学及建构伊洛学统的努力,还是对地方先贤和文化符号的崇祀与发掘,都能使人感受到传统的无处不在,以及其对当地士人行为方式、儒学嬗变与地方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详细] 时间:2022-02-14 15:31 查看:256次 标签:户华为明代文化传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虽不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主张,但它应是孔子“中庸”的最终指向。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宇宙秩序的向往,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基,是儒家的格物穷理之源,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之据。源于儒家之“道”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价值,是动力,是道路,是儒...[详细] 时间:2022-02-14 14:57 查看:330次 标签:刘静芳刘曦儒家哲学根本精神
在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是不可缺失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并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们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与城乡发展更好融合指明了方向。...[详细] 时间:2021-12-30 14:42 查看:360次 标签: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文化根脉历史遗存
在西周,全社会按照亲亲尊尊的原则,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政治权力是世袭的,这就叫“大人世及以为礼”。在汉代,主要以察举制度选拔官吏,之后就是九品中正制。统治阶级在实行这些制度时,并非否定选贤举能,但政治权力却主要在贵族阶层中分配,人所熟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详细] 时间:2021-10-25 16:43 查看:1485次 标签:顾春科举制士大夫
《康熙字典》于清朝康熙年间编纂而成,因此名叫《康熙字典》,该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两位负责,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前后经历了6年,对传承我国汉字文化、推动字典...[详细] 时间:2021-10-25 16:37 查看:791次 标签:尹传政《康熙字典》文化传承
央视制作并播出的6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制作精良,观后有令人欲罢不能、意犹未尽之感。众所周知,苏东坡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创造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种族和地域的文化存在。千百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尊崇与热爱评议与追怀这位集作家、画家、书法家、政...[详细] 时间:2021-10-25 16:28 查看:396次 标签:李安书院文化协同创新
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不过,前几年,有人撰文指出,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文章是揣测之辞,但标题却是肯定的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李白诗句》。此论一出,网上迅...[详细] 时间:2021-10-25 15:29 查看:413次 标签:王瑞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人日思归》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名作: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详细] 时间:2021-10-25 15:27 查看:332次 标签:邓芳《人日思归》诗歌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和整个中国词史上均堪称高峰。他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为各种诗词选本所青睐,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详细] 时间:2021-10-25 15:24 查看:330次 标签:钱念孙辛弃疾《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