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详细] 时间:2022-11-17 15:58 查看:172次 标签:经济发展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我们迈进新征程...[详细] 时间:2022-10-28 15:26 查看:417次 标签:清醒坚定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长期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而成功推进和拓展出来的正确道路。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人民需求,...[详细] 时间:2022-10-27 13:47 查看:402次 标签: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详细] 时间:2022-10-24 11:04 查看:370次 标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87年前,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铿锵有力的叩问,激励...[详细] 时间:2022-09-30 09:59 查看:291次 标签: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之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秋分时节,各地乡村农民丰收节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广大农民以各种形式由衷表达对丰收的欢庆、对时代的礼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为金秋中国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祥和氛围。...[详细] 时间:2022-09-27 14:29 查看:189次 标签:农业文化农耕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对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与补充,“中共党史党建学”以一级学科列入,引人瞩目。在前期征求意见的数月内,学界及社会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诸多高校已开始对相关专业设置、招生教育...[详细] 时间:2022-09-21 11:15 查看:161次 标签: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实现伟大变革的关键所在,是新征程上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踏上新征程,目标越是远大,使命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领导核心掌舵领航、科学理论指引方向,“两个确立”为我们开创未来提供了根本保障。...[详细] 时间:2022-09-20 09:53 查看:408次 标签:“两个确立”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与时代发展要求协同共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于对时代精神的精华认识基础之上的创新理论和开放体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先导。结合时代,这也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遵循,激励我们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详细] 时间:2022-09-20 09:36 查看:230次 标签:“马克思主义行”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再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详细] 时间:2022-09-19 09:39 查看:241次 标签: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详细] 时间:2022-09-08 14:21 查看:231次 标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创产业中医药文化文化资源
近日,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难点,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详细] 时间:2022-09-06 09:53 查看:249次 标签: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他引用“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用以说...[详细] 时间:2022-08-30 11:20 查看:174次 标签:中华文明研读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的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作为我国区域发展“四大板块”之一,东北振兴意义重大。近年来,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政策逐步发挥作用,东北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详细] 时间:2022-08-23 10:49 查看:194次 标签:东北振兴基础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详细] 时间:2022-08-22 16:04 查看:356次 标签: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从悠久的农耕文明中寻找信心和智慧,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加快农业农...[详细] 时间:2022-08-19 13:57 查看:209次 标签:农耕文明“双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县城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结合点,是弥合城乡差距、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纽带。县城经济活力的增强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互促共进和协调发展。...[详细] 时间:2022-08-16 14:27 查看:247次 标签: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统战工作“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重大问题。...[详细] 时间:2022-08-15 09:32 查看:217次 标签: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团结力量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题目为《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强调“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详细] 时间:2022-08-10 10:06 查看:409次 标签:理论自觉敢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前,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面对这项长期任务、现实任务,需坚持系统观念,着眼于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全面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强化政策集成促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详细] 时间:2022-08-08 10:55 查看:230次 标签:共同富裕农民农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