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是康熙诗坛的盟主,一生创作近五千首诗词和数十种著述。他同时还是一位诗歌选家,一生选诗不辍。这些编纂于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本,是其表达诗学思想、开展诗学批评和规引诗坛发展的重要手段
...[详细]
时间:2020-07-17 14:25
查看:74次
标签:李永贤古诗选王渔洋
唐人选唐诗中有的选录杜诗,有的并不选录杜诗,这种情况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题,对此学术界已有较深入研究,张忠纲先生、陈尚君先生都有专文讨论杜诗早期流传情况,现有的研究结论基本可信。杜诗
...[详细]
时间:2020-07-16 14:23
查看:221次
标签:吴怀东杜甫唐诗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在清初文化建设方面很有贡献的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写了很多词,还藏书、刻书、印书。不过他自己对朋友说:“吾曲第一,词次之,诗又次之。”也就是说,曹寅自认为戏
...[详细]
时间:2020-07-16 14:19
查看:202次
标签:段启明红楼梦西厢记
中国书画的海外传播,以及中国书画收藏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著名的艺术史家高居翰、苏立文,都曾从海外庋藏的中国书画中,发现过一些被国内艺术史著作忽视的重要艺术家,进而更新了艺术史的
...[详细]
时间:2020-07-15 11:34
查看:130次
标签:黄亚琪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夏至时节的太阳为北半球带来了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也给予了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最密切的普照。至,极也,夏至似乎意味着一个顶点,虽然还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太阳已开始毫无避讳地释放着热能
...[详细]
时间:2020-07-15 11:10
查看:73次
标签:曲音夏至夏至梅雨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石榴花开,绿柳低垂,挂菖蒲、品美
...[详细]
时间:2020-07-14 11:01
查看:128次
标签:黄剑武端午端午图
司马迁自言,其著《史记》,“罔罗天下放失旧闻”,“拾遗补艺……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建立在对文献资料进行谨慎辨析基础之上的。我们知道,历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非常丰富,
...[详细]
时间:2020-07-14 10:52
查看:134次
标签:吕晴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司马迁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能够自成系统,自带意义;而西方的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自身不带意义,需要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详细]
时间:2020-07-14 10:43
查看:87次
标签:孙玺济邵则遂古代中国汉字
苏珊·桑塔格曾说,“只要时间足够久远,所有的照片都会变得有意味和感人”。
...[详细]
时间:2020-07-13 10:28
查看:188次
标签:张振胜生命记忆家事沧桑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最为精要的理论概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这一历史观由《史记》而确立其在中国史学中的主流地位。《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其撰著“述陶唐以来”,“自黄帝始”,即以黄帝
...[详细]
时间:2020-07-13 10:28
查看:136次
标签:姚小鸥孔子中华五千年文明
贾平凹老师说:“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关于秦岭,有无数的疑问需要解答。作为出版人,我们期望能承担起解读秦岭的重任。于是
...[详细]
时间:2020-07-13 10:25
查看:111次
标签:刘东风父亲山秦岭
在21世纪初,陈寅恪先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走进了公共视域,形成了一股热潮,谈他的家世、学术、诗文,成为能够介入文化圈子的一种基本素养,陈寅恪研究显然也超越了学术和学术史的范畴。
...[详细]
时间:2020-07-10 10:23
查看:125次
标签:武黎嵩陈寅恪中国文化
如苏童所言,“母爱的伟大使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它是羞于表达的,疏于张扬的,却巍峨持重”。
...[详细]
时间:2020-07-10 10:20
查看:183次
标签:宫立父亲父爱
翻山越岭驱车约两小时,来到巴山深处万源市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烟霞山。晚上住吊脚楼,楼下的牛响铃时不时发出自然叮当铃声,久未听见,十分亲切悦耳。早晨五点三十分,天色刚亮,窗外传来仿佛在询
...[详细]
时间:2020-07-10 10:17
查看:305次
标签:邹清平进山鸟音
集餐馆和茶座于一身的“来今雨轩”,是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最著名的宴请场所,当年,不胜其数的海内外名流喜欢在这里聚餐、品茗,乐享快意人生。
...[详细]
时间:2020-07-09 10:18
查看:329次
标签:鲁迅李大钊张恨水
可以给茅盾诸多“家”的头衔,比如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这些都恰如其分。但如果称茅盾是“书法家”,那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茅盾晚年在致施蛰存的信中写道,“我的字不成什么体,
...[详细]
时间:2020-07-09 10:15
查看:184次
标签:林传祥茅盾书法
当下诗坛,优秀少数民族诗歌总在勃发的山河大地上熠熠闪光,释放出诗歌特有的力量和迷人的魅力。羌族诗人羊子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典型。
...[详细]
时间:2020-07-09 10:12
查看:111次
标签:叶梅我诗中的科学属性祖先照亮我的脸
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唱响了一曲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高歌。在这段绵延的时空中,所有的创造与积淀、发展与成就,如何去认识和把握?暨南大学刘涛教授主编的系列纪实作品
...[详细]
时间:2020-07-08 10:12
查看:92次
标签:刘丹凌风雨路铺路石
83岁的他,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参加和主持了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殷墟等多处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其著作《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标志着中国青铜时代考古进入一个新阶段,《文
...[详细]
时间:2020-07-08 10:09
查看:69次
标签:刘平安李伯谦古人对话历史交流
爱好广泛、幽默风趣的冯骥才先生,一直被称为富有情怀的“文化学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田野调查和民俗文化抢救工作。同时他又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神鞭》《三寸金莲》是广为传颂的名篇,《
...[详细]
时间:2020-07-08 10:09
查看:74次
标签:田振华书房美学书房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