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中的强国之路与中国选择(3)

核心提示:早期美国人的奋斗历史很值得中国人学习。欧洲人瞧不起早期的美国人,他们对美国充满了偏见。在不畏强权的斗争下,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英法霸权的阴影。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中国一些人提出的“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昨天美国拒绝与英国“全面接轨”,而今我们一些人要与美国“全面接轨”,其中风险令人不寒而栗。

今天我们中国正经历着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我们卷入了资本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在得了市场经济的好处的同时,又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在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矛盾:要么是效益,要么是公平,如国家政府没有力量,这两者很难调和。严格地说,公平是资本发展的前提,但资本的发展往往又破坏公平。公平被破坏,社会就难得和谐,国内就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话,接踵而至的就是政治危机。实际上,列宁主义学说就是在欧洲资本冲击俄国民族市场并在俄国国内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与马克思学说也是在英国资本最初冲击西欧国家并在那里造成严重两极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道理一样。所以,资本走到哪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结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了全世界劳动者的,当然更是当今真正共产党人的理论武器和思想信仰。

资本的世界就像两个正反倒置重叠在一起三角形,倒三角是资本,正三角是劳动力、资源等。资本份额最少的地方,劳动力最多;劳动力最少的地方资本份额最大。少数人占据着资本份额的大部分,而多数人,尤其提供体力的劳动者和提供原材料的后发国家,在国内国际资本分配中得到的资本配额却是最少的,也就是说,原材料和资本技术交换时总处在弱势。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世界市场提供的劳动量很大而所得甚少的原因。目前我们国际交换体系中拿的只是工钱而非利润。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国际斗争的焦点并不在劳动权,而在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的分配权。你在国际分配体系中不占上端,那你所赚的钱最多只够糊口而不能发展,除非你是在透支性“发展”。而在国际分配体系上端的国家,本质上并不是靠提供的劳动量,而是靠政治强力参与国际分配规则并在其中获得重要位置的国家。分配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历史上多是强力而不是劳动的结果。这就是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斗争、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斗争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常用“经济全球化”概念。全球化在今天本质上就是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它已经过了好几拨的发展,也经过好几拨抵制。它的源头发生在英国。英国是随工业革命崛起的,并由此成了对未来世界影响深远的资本全球化运动的策源地。

英国资本冲击影响最大的第一个大陆国家就是法国。法国那个时候就没有意识到资本对后发国家的负面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前三年即1786年,法国和英国签订了《伊甸条约》,法国人对《伊甸条约》就很像我们今天对进入WTO的认识一样,“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予英国工业品输入以优惠待遇(进口税率减为百分之十二),以此为条件,使法国的葡萄酒与白兰地能够在英国畅销,法国一下子就能够恢复繁荣状态”。 当时法国在与英国交换链环中处于技术下端弱势,而当时的法国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样的知识。开始法国人用初级产品同英国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进行交换,结果吃了大亏,其中,最吃亏的是法国农民。因为法国农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英国工业品交换在价格上是有“剪刀差”的。英国资本打入法国,法国小土地农民就被解体了。法国农民解体后,就立刻进城。1789年法国大革命就爆发了。大家记住,在小农业国度,小农民最经不起大资本的冲击。后来出了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主要保护的是在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法国失地农民的利益。正因此,拿破仑获得法国农民的拥护。

现在咱们中国也出现了农民解体的情况。说农民没土地?也不对,地当然是有的。有的同志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目前农民手中的农作物因为没有国家垄断性的保护不仅不赚钱,反而成为农民养不起的负担,种地收入还不足以补偿投入,结果其土地只能被房地产吞并。为什么?不断赔钱还不如一次性回收一笔钱。在这种条件下农民失地就是必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农民失去地以后,他往哪里去呢?他只有进城。现在青壮劳力都大量涌进城,但城市却接受不了这样庞大的劳动力压力,结果就造成劳动力价格低得出奇。但如果劳动力价格低到保不住生存线的同时,仍还有人源源不断进城务工的话,那留下的结局就是“法国的1789”。俾斯麦回忆法国大革命时说:“假如我们德国也被卷入这种法国式的演变的旋涡中去,我认为这是极大的不幸。” 对未来中国而言,假如也被卷入“这种法国式的演变旋涡”,无疑也是极大的不幸。

法国当时就面临这样的情况:农民前赴后继地涌进城,没工作,怎么办?就闹革命,于是法国大革命就在1789年开始了。从战争本质上来说,这是第一次抵御资本全球化并在抵御中实现民族国家从农业国家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战争。资本冲击使法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农民因为贫穷都争着进城,进了城,还是贫穷,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开始以为是腐败造成的,于是都讲反腐败,越反越厉害,最后没办法,就杀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我们现在的极端自由主义者吹破天的《人权宣言》,这导致一种误解,以为法国大革命是人权革命。在拿破仑之前法国如此混乱以至《人权宣言》和断头台同时并存。为什么两个极端会都在法国出现?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开始的时候,说大家不注重人权,于是大家都提倡人权。人权解放了以后还是不解决问题,尤其是大量农民进城带来的问题。大家又认为是“腐败”,随后就开始杀“贪官”,当时把大商人和大官僚丹东都杀了,罗伯斯庇尔是反腐铁腕人物,最后也被杀了。杀到最后还不行,那怎么办?于是拿破仑出来了。拿破仑找出问题的根源,他说:“在世界当前情况下,任何国家要想采用自由贸易原则,必将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你处于资本链条中的下游。如果你像英国那样处于上游,你当然可以进入与英国平等竞争;你弱,就不能将“自由竞争”当拜物教来搞。你还真以为与狼可以共舞,真以为舞完就可以变为狼,没有几十代人的牺牲代价,那是不可能的。兔子和狼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怎么起舞啊?与狼共舞的结果必被狼吃掉,你没看见动物园里,虎笼中的活鸡舞不了几下就被吃掉了。所以,弱者要自我保护。结果法国出了保护“弱势群体”即失地农民的拿破仑。拿破仑痛斥当时的极端自由主义学者说:打败法国的不是利剑而是墨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法国瞎忽悠,将国家搞成这副模样。据说拿破仑喜欢卢梭的著作,自己也有幸扮演了一位卢梭所说的“他可以使一切法律都沉默下来”的“最高首领”。

拿破仑上台后先将一部分农民放回去了,让他们有土地。另一方面就是限制外国资本,最后转动和发展法国民族资本。富余的农民怎么办呢?就去打仗,为法国资本打市场。在入侵意大利前,拿破仑作了极富煽动力的讲演,他告诉他的士兵:士兵们!你们既饥饿又贫穷。共和国亏欠你们的太多,但她也无力偿付她的债务。我是来领导你们进入阳光普照下最丰饶的平原的。富有的省份,富裕的城镇,都将任你们处置。士兵们!如此一个远景,你们怎么能失去勇气与信心?

就这样,拿破仑带领他的士兵打遍了欧洲。把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的农民全解放了,这就给法国的资本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他也用军事手段将英国资本封锁在欧洲之外,形成一个法国独享的“大欧洲共荣圈”即独家垄断市场,净赚欧洲的钱。几十年后,俾斯麦也说:“在科隆大教堂中可以找到珍宝,占有这批珍宝,就能够结束法国革命,并巩固那里当权者的地位,即法兰西皇冠……” 日本人后来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打遍亚洲各国,将英法逐出亚洲之外,使亚洲各国成了服务于日本的外围地区。拿破仑的法国尽管最后被打败了,但法国由此形成了自主性的国家生产力,并挤进了当时还只有英国一家的资本中心。这真叫“不打不相识”。法国大革命只是英国资本对欧洲冲击的先声,接踵而来的便是1848年整个欧洲发生的大动荡。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欧洲1848年大革命”,其间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宣言,这就是马克思写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是锁链,他将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后来的事实是怎样的呢?

事实是,当时资本主义的丧钟确实是敲响了,而且敲响了好几遍,但资本主义却至今没有被送终;英国“工人阶级”确实是失去了锁链,但这条锁链却从英国工人阶级脚上被转移到当时是殖民地,现在是南方国家人民的脚上了。不同的只是,这条曾是血渍的锁链,现在则镀了层“与国际接轨”的金粉,好看了一些而已。

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都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以至国内生产因人民消费力萎缩而不可持续。为此,英国资本只有向外扩张。19世纪40年代时先到欧洲,拿欧洲的钱来养英国,结果又造成了欧洲的两极分化。欧洲在抵御英国资本冲击崛起后,便与英国资本一起向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这些地区的高额利润为欧洲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提供了巨量的原始积累,其结果几乎是整个毁掉了这些资本外围地区。这个过程表面上似乎是一个自由贸易的牧歌似的过程,但实际上则是伴随着极血腥的暴力掠夺:英国资本先掠夺欧洲,然后英国与欧洲资本联合起来再掠夺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后在19世纪中期便来到亚洲。1840年鸦片战争、185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印度战争,这几场战争把亚洲的两个大帝国打垮了。此后,大量财富就从东方流向了欧洲。这些财富使欧洲工人阶级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欧洲的两极分化问题也逐渐缓解,与此相应,此后欧洲的密谋革命渐失去了群众基础。大家注意到后来欧洲出现了伯恩斯坦主义,没有革命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有钱了,家里有钱自然就不打架了。这都是很实际的考虑。要是没钱的话,穷人就多,革命就会多。所以后来马克思主义随资本全球化来到了东方,来到了列宁的故乡。

欧洲人正是用不断制造资本外围的方式,拿其他地区的钱来养活欧洲人:法国是高利贷资本主义;英国是工业资本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也出现了“和平与发展时代”,那时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其间各国和平外长频繁亮相,都是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之乎者也。为什么?有钱。有钱人说话多是那样;没钱人说话都直截了当。为什么?着急啊。现在的欧洲斯文气质就是这么来的。与“第二国际”的和平主义者进行过最激烈斗争的列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革命工人运动受到阻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家拥有殖民地获得金融资本的超额利润等,因此能够在国内培养一个比较广泛、比较稳定而人数又不多的工人贵族阶层。工人贵族享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具有最浓厚的行会狭隘性以及小市民的和帝国主义的偏见。他们是第二国际、改良主义者和“中派分子”的真正的社会“支柱”,而目前他们几乎是资产阶级的主要的社会支柱。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