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阅读开始

核心提示:格林说:或许童年的图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候所有的书都是寓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他还说,一个人14岁之前所读的书的作用是今后所读的书无法比的。读书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现在全国最新调查结果是,基本不读书、不习惯读书的人群里最多的是年轻人,18—19岁的占45.9%,其次是20—29岁的,再其次是30—39岁的。造成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没把阅读当回事儿,再是与“三个屏”(手机、电脑、电视)有很大关系,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改变,从阅读开始”。

目前,我们在全国将近500所学校开展了一项新教育实验。在这些教育实验里,针对儿童阶梯阅读有一个“毛虫和蝴蝶”的项目。我们的第一个理念是分层阅读。过去我们一直讲阅读,讲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关于这一点,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分层阅读指导书目,或者即使我们偶尔也为小学生推荐,却很少考虑到同样是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读不同的书。最近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儿童书包”,为小学生精选了36种书,分低端、中端、高端各12种,包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编织成一张美丽的网,呵护着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

我们的第二个理念叫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孩子的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他必须和他的父母、老师们一起阅读,只有共读、共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我经常讲,现在很多父母、老师都是跟孩子生活在一个房子、教室里的陌生人,他们的心灵没有沟通,是完全陌生的。通过共读,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后面我会讲共读理念在新教育的孩子身上发生的奇迹。

我们的第三个理念是童年应该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童年是一个阶梯过渡过程,在粉红色的阶段,孩子是以读、写、绘、儿童歌谣为主进行阅读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静静地默读,到了高年级再开展主题探讨等。

儿童的阅读非常非常重要。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前段时间我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讲了两个观点。第一,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童年阶段,他看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越多,以后他的心灵就充满了真善美,他的世界也就充满了真善美。而童年的阅读,最有价值的往往是那些童书的阅读,我刚才提到的那些美丽的词汇,都深深蕴藏在童书里面。第二,阅读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说读书改变人生、改变性格,但阅读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否则我们不会有现在的阅读现状:连续6年的调查显示,整个国民的阅读水准在下降。我认为,儿童最重要的生活,除了游戏以外就是阅读。

下面我想讲几个关于改变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地发生在参加新教育实验的一些学校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改变。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学校。为了保护这个女生,我不讲她的名字,她是一个非常自闭的女孩子,在幼儿园里基本上不说话,每天中午都得她妈妈到学校来给她喂饭。进了小学依然如此,老师把这个孩子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旁边的学生说:老师,她是傻瓜。测试的时候,她不拿笔作答,结果考了0分。她哥哥上小学6年级,情况跟她差不多,休学在家。我们在她的班级里面进行了读、写、绘这样一个儿童阅读的实验,老师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讲那些最伟大的童书,让孩子们回家把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父母用文字记下来,让孩子根据故事画画,这就叫读、写、绘一体化。突然有一天,那个女孩子画了一副画,叫《小熊哈欠》。老师一看惊呆了,这个从来不说一句话,从来不写字,考试都是0分的女孩子,完全理解了童话所讲的内容,她画出了小熊、狐狸、小兔子、小蜜蜂还有它们的家。她妈妈当天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说: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放学了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还给我讲了《小熊哈欠》的故事。后来,这个女孩子开始跟其他孩子一起背诵儿歌、表演节目,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老师每讲一个故事,她就画一副画,而且她还会在老师讲的基础上续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她给《爱心树》这个非常著名的童话的续编,她说: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孤独的、贪得无厌的苹果树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一个人不能贪吃,不能懒惰,不能依靠别人,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生活,要靠自己的头脑来发挥自己的特长,要靠自己的爱心来帮助别人,要是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了。我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一年级的、被其他孩子称之为傻瓜的孩子,在进入阅读世界之后所发生的改变。

第二个故事是亲子共读。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年级。山东精英小学的常老师,她每天和学生以吟诵诗歌开始一天的生活。我们的新教育实验中也有儿童生活方式教育:晨诵、午读、暮写。晨诵,每天早晨让孩子吟诵那些最伟大的诗歌。中午阅读名著。晚上默写诗歌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常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叫边焕之(音),一天早晨,常老师送给她一首诗《向着明亮的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向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美丽的边焕之啊,向着明亮的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勇敢的边焕之,向着明亮的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幸福的边焕之啊,三三班的孩子们”。只要有孩子过生日,她一定会把孩子的生日、名字嵌在里面。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经历了这样一场洗礼,都会永远记住这首诗。

常老师一年级就开始尝试阅读教育,她知道阅读很重要,就给孩子推荐一些读物,从二年级以后开始自觉地参加我们的实验,有意识地开展班级共读和亲子共读。孩子人手一册童书,不仅自己读,而且还跟父母一起读、一起分享。两年时间,这个班的孩子读了200本书,当然有100多本是图画书。孩子的读书能力是很强的,美国的幻想儿童读物,英国的文学读物,还有很多中国神话、传说,孩子们都读了。配合阅读,他们还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在读书过程中,老师跟孩子之间经常写信。这是常老师的一封信:“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读《老鼠阿贝漂流记》吧,读前五章,请爸爸妈妈一起读吧。阿贝怎么被风刮走的,他遇到风险以后想念的人是谁?他怎么征服急流的?让同学们跟爸爸妈妈一起思考”。第二天,家长的读后感就来了,我们来分享两个妈妈的读书感。一位姓刘的妈妈说: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阿贝太辛苦了,可恶的风雨吹散了眼前的美景,阿贝为了妻子的纱巾,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孩子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为阿贝的逃生的经历和命运而担心,我读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逃生中,阿贝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只担心自己带给妻子和朋友的痛苦。阿贝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世间的男子都应该像阿贝一样,我为阿贝而感动。另一位姓李的妈妈说:读完这本书给我的震动太大了,竟然是骨髓里都痛的感觉,阿贝代表的也许就是个标准的美国式好男人,坚强、充满爱心和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放弃。新教育实验不光是把孩子改变了,连带把孩子的父母也改变了,这不仅是在改变教育,也是在改变社会,所以阅读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