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指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呢?概括地说,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强调要为老百姓做好事,最本质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发展上,就是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真正动力和主体,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本”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什么我们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就涉及到在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下,相对来说,政府是高度集中的,一定程度上包揽一切,发展是靠政府推动的。因为政府计划、政府立项、政府投资,甚至于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我们有一句话,就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所以现在各级领导,每天主要忙着调动群众积极性,不是开会就是发文件,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有时候调一调就动了,不调就不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动,所以一级等一级,一级靠一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等靠要”的体系,我们要把这些问题逐步理顺了。
我们现在的发展中也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我到浙江调查发现,浙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民众创业、老百姓创业,再加上政府鼓励支持来发展,我把这种经济称为民本经济,以老百姓为发展的主体动力。我把他们的运行机制归纳为四句话,我认为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应该做到的: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市场配置资源,老百姓是发展的主体,企业必须要自主经营,要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具体来讲就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不宜搞过多的经营。
现在有很多人提全民创业,我觉得这不行。民众创业是指老百姓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而全民创业搞不好就和全民经商差不多,人人招商引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这么做,搞不好就官商不分、权钱交易。
有同志说,我们现在讲民本,我们古代也讲民本,而且讲得很精彩、很丰富,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古代讲的民本实际上是一种手段论,而我们现在讲民本不否定手段论,但应该坚持目的论。过去讲民本,比如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等,他们充分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但这充其量是一种手段论或者工具论,,他们知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但一旦得了天下,反过来又欺压百姓,所以他们不断灭亡。而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民为本,是得了天下之后,实行的是广大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执政党体现人民的意志,所谓执政为民,这样做到目的论,才能真正摆脱过去剥削阶级的局限性。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实这个问题说难讲很难讲,说好讲很好讲。我刚才讲了,五年前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中央领导的历次重要讲话或者部署,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所以我们现在再讲新的办法、措施,就我个人来讲,我讲不出太新的。只要中央这些战略部署、战略措施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那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取得时效。
比如三项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三大任务很艰巨,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能前进一步就是对科学发展观很好的落实。比如两个转变: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但是个技术问题、发展问题、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也是个体制问题。由过去以投资拉动为主,变成消费打头,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怎么提高消费水平?而提高收入水平,就涉及到十七大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要提高工资性收入在企业分配中的比例,就是要给职工涨工资,这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当然不只是提高收入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有了钱了,还得敢花、会花。像我们这些60多岁的人,转变消费观念就很不容易,年轻人还比较快。
我认为,在两个转变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固然不容易,转变体制机制更重要也更关键。没有体制机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很难转变,所以体制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决定作用。
这两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什么叫集体林权改革呢?过去我们的承包制主要解决了耕地问题,而林地、山地的问题没有解决,集体林权就是把林地、山地的产权明晰。在集体林权改革之前,林区、山区各级领导也经常给老百姓讲,我们要保护生态,不要乱砍乱伐,要植树造林。如果发现乱砍乱伐,严重的时候就动用行政手段,但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该砍还砍,该伐还伐,山上的树越来越少,生态问题越来越多。
集体林权改革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虽不能说是全部得到了解决,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后,林地、山地的所有权不变,就像土地一样,但林地、山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包括交易权交给农民,70年不变。这项改革做到了三句话: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责权明确了,现在人们就不乱砍树了。不但不砍树,大家都栽树、植树。现在问农民,为什么现在不乱砍乱伐了,他们说,一是现在栽树就相当于在山上办银行,今天种的树,过几年就可以卖,有收益,能增值。二是现在在山上种树是为子孙后代留财产,政策规定是70年不变,而且文件讲,70年后还可以根据情况不作变动。发一张卷子,考一考农民,问他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没有几个农民能按照标准答案回答上来,但他讲的这个话,“为子孙后代留财产”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所以,可持续发展不只是发展问题,也不只是环境保护问题,它背后还有产权问题、政策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科学发展是永恒主题,什么事儿都得讲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保障,必须有一定的体制机制保障。
我就讲到这儿,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报告人系中央党校教育长,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