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片马——位于云南省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自古是我国领土。一九一一年侵驻缅甸的英国军队武力占领片马及其附近的古浪、岗房等处各寨,企图永久占领该地区。一九六一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片马等地由缅甸联邦政府归还我国。——第378页。】
(11)【腾越——即今云南省腾冲县。——第378页。】
(12)【黄兴(一八七四——一九一六),湖南善化(今长沙县)人。一九○四年在长沙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一九○五年,华兴会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黄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他是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参加者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后任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一九一三年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第378页。】
(13)【河口发动起义——指一九○八年四月同盟会会员黄明堂等人在云南河口发动的起义。由于驻守当地的清军纷纷响应或投降,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河口城。五月,黄兴被孙中山委任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前往统一指挥河口起义的部队。不久,在各路清军的围攻下,部分降军哗变,起义失败。——第378页。】
(14)【杨秋帆——即杨振鸿(一八七四——一九○九),云南昆明人,同盟会会员。曾参与创办《云南》杂志等报刊,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378页。】
(15)【指一九○八年十二月杨秋帆等人在云南永昌准备发动的一次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第378页。】
(16)【新军——指一八九四年(甲午年)中日战争后清朝政府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制编练的新式陆军。——第113、378页。】
(17)【镇——是清末新式陆军的建制单位,相当于师。——第378页。】
(18)【蔡锷(一八八二——一九一六),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在云南昆明发动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起义胜利后,任云南军政府的都督。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一九一六年率护国军入川,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第85、379页。】
(19)【协——是清末新式陆军的建制单位,相当于旅。协统又称统领,是一协的长官。——第379页。】
(20)【标——是清末新式陆军的建制单位,相当于团。标统又称统带,是一标的长官。——第379页。】
(21)【管带——是清末新式陆军一个营的长官。——第379页。】
(22)【统制——是清末新式陆军一个镇的长官。——第380页。】
(23)【临安——即今云南省建水县。——第380页。】
(24)【端方(一八六一——一九一一),当时任清朝政府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率兵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第381页。】
(25)【叙府——即叙州府,今四川省宜宾市的旧称。——第381页。】
(26)【巡防营也称巡防队,是清末各省的地方部队。——第346、381页。】
(27)【自流井——今属四川省自贡市。——第381页。】
(28)【资州——即今四川省资中县。——第381页。】
(29)【四川军政府——指辛亥革命时期在四川成立的脱离了清朝统治的政府。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川同盟会会员和立宪派先后在重庆成立蜀军政府、在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一九一二年四月,这两个军政府合并,在成都成立统一的四川军政府,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第381页。】
(30)【袁世凯(一八五九——一九一六),河南项城人。清末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成为北洋军阀首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一九一二年在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组织了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一四年五月宣布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时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独裁专制。一九一五年五月接受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十二月称帝,一九一六年三月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被迫取消帝制。——第193、231、346、382页。】
(31)【“南北议和”——这里指一九一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二年二月南方革命势力同以在北京的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势力的和平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使清朝皇帝退位,但由于南方革命势力对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妥协,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第382页。】
(32)【宋教仁(一八八二——一九一三),湖南桃源人。一九○四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一九○五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一九一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理事、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后,由于他极力主张建立限制大总统权力的责任内阁制,一九一三年三月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暗杀。——第382页。】
(33)【讨袁之役——指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二次革命”。一九一三年三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不久又向帝国主义大量借款,准备发动内战。六月,先后下令罢免了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个省的都督,并出动军队南下。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力量起来反对袁世凯。七月,江西、南京分别成立讨袁军。接着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相继宣告独立。但只经过两个月,讨袁战争即遭到失败。响应反袁的各省都自动取消独立,孙中山等人被迫流亡国外。——第85、383页。】
(34)【一九一五年,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人在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策动武装起义。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悍然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二十五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通电起义,组织护国军,发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之役。次年,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先后宣布独立。三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同年六月袁死后护国之役结束。——第85、190、383页。】
(35)【护法之役——指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而发动的战争。一九一七年七月,重掌北京政府大权的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孙中山首先发出“护法”号召。他和在他影响下的海军从上海到达广州后,联合当时反对段祺瑞的西南军阀,组织护法军政府。九月孙中山被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宣布出师北伐,开始了护法战争。次年五月,因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妥协,孙中山被迫离职,一九二○年,孙中山依靠陈炯明的力量回到广东,仍然在护法旗帜下成立“非常政府”,次年任“非常大总统”。不久,陈炯明又勾结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发动政变,孙中山被迫再次离开广州,护法之役彻底失败。——第85、383页。】
(36)【李烈钧(一八八二——一九四六),江西武宁人。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西都督、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第383页。】
(37)【“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机在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这些条款共有五号,分为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一、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掠夺的权利,并加以扩大;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和内蒙古东部享有各种特权;三、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四、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让予或租予第三国;五、由日本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警察、军事大权,允许日本在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各省之间修筑重要铁路,并承认日本在福建享有投资修筑铁路、开采矿山、整顿港口等优先权。五月七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碟。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对日本的这些要求,除声明第五号要求的一部分“容日后协商”外,一概加以承认。后来,因为全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以及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上存在矛盾,日本的这些要求没有全部实现。------第383页。】
(38)【唐继尧(一八八三——一九二七),云南会泽人。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军政府军政部和参谋部次长、贵州都督、云南都督等职。——第383页。】
(39)【曹锟(一八六二——一九三八),天津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之一。一九一二年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历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长江上游警备司令等职。一九一六年一月,奉袁世凯之命率兵入川对抗护国军。一九二二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权。次年十月,他收买国会议员,被选为“总统”。同时又指使受贿的议员拼凑了一部宪法,即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第85、193、383页。】
(40)【见孙中山《通电汉口田桐、山东居正、香港朱执信》(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第384页。】
(41)【段祺瑞(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一九一二年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职位后,被任命为陆军总长。自一九一六年袁世凯死后到一九二六年,他曾任国务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等职,几度把持北京政府的实权,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实行卖国投降的政策。——第384页。】
(42)【临时约法——即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一九一四年五月被袁世凯废除。——第384页。】
(43)【护法军政府——即一九一七年护法运动中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组织的政府。这一年的八、九月间,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次年五月,因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妥协,非常国会将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后又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受到排挤,被迫离粤赴沪。从此,护法军政府完全为军阀官僚所控制。——第384页。】
(44)【见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16、1417页)。——第385页。】
(45)【见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07、1408页)。——第385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