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者按: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为全球发展勾勒新愿景、开辟新空间、激发新动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本文立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背景,系统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与建设重点,梳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实践成就,并就如何推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进行深入探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一)时代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为国际合作创造了广阔空间。但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力不足,全球发展面临失衡问题,贫富差距、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破壁垒,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推动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新的格局,其代表性和包容性不足,无法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行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多边治理机制的完善,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为各国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数字鸿沟、技术垄断等新问题。“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共建国家加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重大意义
1.“一带一路”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列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第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进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特征是制度型开放。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什么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就是通过改革,对不适应开放型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开放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为设立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类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如何推进制度型开放?要推动国际国内规则相衔接。一是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国内化”,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主动改革国内治理政策。二是推动国内经贸规则的“国际化”,推动那些在实践中被证明优于国际经贸规则的相关制度走向国际,通过多边渠道供各国使用。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经贸规则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经贸规则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以铁路提单的提出与应用为例。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铁路运输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弥补“铁路运单”无物权属性,不利于货物流转、资金融通等不足,铁路运输实务中创设了一种新兴运输单据“铁路提单”,打破了国际贸易领域只有海运提单而没有陆运提单的格局,也改变了国际陆上贸易的融资方式。2017年,重庆自贸试验区企业开立了全球首张凭铁路提单议付的跟单信用证。此后,这一制度创新逐步在国内其他地区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展开应用。
以“一带一路”推进制度型开放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协调对接,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实现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规则的协调一致。二是标准统一,以双边和多边协议为牵引,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沟通与协调,以设施联通为桥梁促进电力、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标准的互认和统一。三是制度创新,以“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以国内制度创新成果为基础,填补国际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