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采取的是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说原料从国外购买,在中国进行加工,然后再卖向国外。而美国公司在中国赚钱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2009年美国商会给我的报告显示,美国在华企业88%挣钱,其赚钱的收益率在10%—20%,我估计这可能是一个大大缩水的数字。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积累了2.4万亿美元的外汇,其中70%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政府债券,平均收益率不到5%,30年国债的收益率才3.95%。
在中美两种不对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美国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和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中国则以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高价的世界资源换取日益贬值的美元和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中国在世界上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在世界上卖什么什么就跌价,我国能不能减少一点外汇储备,少买一点美国国债,以提高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效率呢?
2009年我国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2009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才450亿,这些外汇储备能够买美国的资源、高技术、金融公司吗?不能!美国不会把自己的战略资源卖给中国,美国有一个高技术出口管制法,就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崛起。美国还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收购美国大的金融公司,其股权不得超过10%。美国对中国说,我们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欢迎中国到美国去投资。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到美国的二线城市,比如旧金山、洛杉矶去开设分支机构都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重重阻挠。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去美国投资,美国说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有政府背景,违背了市场进入原则。所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美国地方政府向中国开放市场。
在中美这两种不对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美国几乎以零的低储蓄维持着70%以上的高消费,而中国则以高达50%的高储蓄维持着30%左右的低消费,中国的高储蓄和低消费填补了美国国库的空缺,并养肥了美国的消费者,还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
第三,进出口模式的挑战。
我国的出口也跟我国的房地产一样,从2005年到2007年以30%速度支撑着GDP的增长。2007年以后,我国的出口就一个劲45度的下跌,跌到2009年1月份,最高的时候跌了将近30%。内需、投资和出口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有一架马车出了问题,不仅不正拽还反拽,必然就会把外部的压力传递给投资、内需,对经济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外需我们无法控制,而外面的事情对我国的影响又是如此之大,这就是2010年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
衡量进出口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做波罗的海干货指数,从危机时期的12000点跌到3000点,全球港口大量积压。船不能停在海里,要停在港口,即使没有货运也要停在那里,三分之一的泊船运不了货还要交港口的泊位费,一艘船在一个港口一年的泊位费至少要几百万美元。这样全球的航运公司就弃单、停运,弃单率达到30%。2009年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把人家的弃单接过来,到银行去做抵押、买设备、买钢材、造新船。造船业也被纳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我们造出来的传统航运客船和货轮卖给谁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它为下一轮经济下滑埋下新的火种。
第四,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挑战。
我国的资金走出去又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在“两房”的投资损失巨大。二是股票损失也不小。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外炒股票亏了800亿美元。三是中国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应收帐款信贷风险大概是2000亿美元左右。四是我国的金融银行机构QDII在2007年到海外去淘金,买了很多雷曼兄弟的基金,雷曼兄弟倒闭后巨额资金竹篮打水一场空。五是中国持有的89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受到极大威胁。
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达赖、向台湾卖武器,我国能以出售美国国债来惩罚美国吗?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如果中国要出售美国国债而没有人接盘,那么美国国债就会下跌,美国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受的打击也非常大。但是美国有补救措施,美联储可以加快印美元,以此来转嫁国债下跌的风险。中国也可以印钞票,但中国印的是人民币,人民币不是世界储备货币,这样一来就会对美国不利,对中国更不利。
如果欧洲、日本出售美国国债而没有人接盘,其结果跟中国卖而没有人接盘是一样的。我们买国债的钱,是真金白银,是工人、农民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而美国国债就是一张纸。现在是买也不行,卖也不行,不买不卖也不行,一个烫手的山药落在我们手中。
第五,建立和谐社会的挑战。
由于外需状况不好,和外需相关的大概6700万人的就业就会受到威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其实这个数据并不确切。按照国家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数据是2000万农民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以2亿人到城市工作为基数,失业率是10%,加上前面的4%,就是14%。世界上任何一个中央政府都很难应对这么大的就业压力。
现在农民工的子女被两头边缘化,农村不把他们看成是农村人,城市不把他们看成是城市人。公安部一个调查显示,发案率比较高的就是这部分人,他们本身也有失落感。每年有700到800万的大学生毕业,他们中有25%是享受助学贷款的,他们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还不了钱,就留在城里务工。这部分人和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文化,也容易激动、冲动,现在通讯如此发达,一旦这个团体通过现代的通讯工具结成团体,对社会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威胁,谁都很难说。
如果不把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到社会政治的高度,就会出很大的问题。没有社会的稳定,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后危机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
第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
先谈第一个机遇,以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的简单调整,而且是内在矛盾的系统危机。尽管这次危机还没有达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危害程度,但是危机使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相对下降。应对危机的恶果已成为奥巴马处理内政的头等大事,优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将是他的重中之重。
第二,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09年我国GDP是33万多亿人民币,近五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三位,仅比日本少1千亿美元,2010年超过日本不在话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实体,中国手里握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全球外汇储备的五分之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6—7倍。这样大一笔钱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敌视中国的力量都不可小视的,这就为中国制定新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跟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
当前国际上面临三大改革,一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二是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三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键就是人民币不是储备货币,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利益之所以受到伤害,就是因为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要想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必须使自己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否则就永远是打工的,辛辛苦苦挣点钱,人家在货币上捣点鬼,我们的钱就缩水了。
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前的那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能再持续了,我国可以用外汇储备去海外买企业。如果国内的焦化厂想到美国去搞焦化,可以搞一个开发区,用国债做抵押,雇佣美国的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在美国销售。这样既化解了双方贸易的逆差,解决了美国的就业,又化解了中国国债风险,是一件三赢的事情。
我国还可以拿外汇储备去购买黄金,我国的黄金储备在世界排名第五。美国没有外汇储备,但它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储备国,是中国黄金储备的8—9倍。我国想买黄金却买不到,因为黄金是由美国控制的,我国要买美国就往上涨价,这样一来我国在购买时就不划算了。
因此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解决内需。我国的社保收入不够,西方最好的是70%,平均达到50%,差的也有30%,而我国社保的财政收入才5%。1995年到2000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高5%,钱都跑到政府那去了,老百姓可支配的收入是下降的,从55%下降到42%。2009年老百姓的存款增加了,但才占整个存款的43%,剩下的57%是企业存的,主要是央企存的,这是极大的不合理。整天强调扩大内需,钱没有到老百姓口袋里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央企的利益才上交10%—15%,欧洲国家是50%,央企解决的就业才8%,民企解决的就业是85%。4万亿的贷款基本都给了央企和国企,能够解决就业的民企想发展却得不到钱,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我认为要想可持续发展,要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五大问题。一要解决中央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的问题。二要解决地方增长开支大于中央财政的收入的问题。三要解决中国人均GDP增长小于中国宏观经济GDP增长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连续二、三十年将近10%的增长,而我们的平均工资并没有10%的增长,当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要求这么高的平均工资增长,但5%应该可以吧。老百姓兜里有了钱,存款增加了,自然就去花钱,钱只有花掉才是自己的,存到银行指不定以后是谁的。四要解决投资率过高的问题,我国的投资率达到50%,世界平均水平是22%。五要解决我国的消费率过低的问题。我国的消费率只有30%—35%,美国是75%左右。我国的消费还达不到印度的水平,钱挣的本来就不多,又不消费,都拿去存银行了,如果再有一次金融危机,银行里的钱又会缩水。
(报告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