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国家安全环境

摘要: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我们都是不得不以千百万同胞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换取和平,或用割地、和亲谋求和平。取得独立解放并掌握了核反击力量的新中国,一改我国百余年来争取国家和平的传统方式。目前大国特别是有核国家间的较量,逐步由军事实力为主导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并举转化。

大家对核武器,包括咱们国家的两弹一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了解比较多的可能是当时我们的科学家和领导层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如何把核武器研制出来的奋斗精神。我今天想侧重讲讲当时我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以及核武器研制出来到底有什么用。

说到核武器自然要谈到世界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就是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的那颗原子弹。现在看那只是一颗小核武器,但它瞬间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却加速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核时代的到来。

现在这颗叫“男孩”的原子弹的蘑菇云已经飘散了六十多年,在此期间,人类制造出了几万个原子弹和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我们统一把它称作为核弹。威力最大的核弹超过第一颗原子弹的上千倍,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倍。苏联时期最大的一个氢弹居然一亿吨级当量,号称“赫鲁晓夫炸弹”。后来科学家觉得不妥,因为它的杀伤半径太大,把它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波及到某个有人居住点,于是把装药减少一半,改为五千万吨级,威力仍然大得惊人,引爆后整个北极圈附近包括北美北部的无线电都中断了。赫鲁晓夫对爆炸结果感到满意,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还有当量更大的氢弹,不过我们不想进行试验,因为我们担心自家的窗户会被震飞。”

如果把人类制造的核武器都用上,能否把地球毁了不好说,但把地球文明都破坏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庆幸的是战后六十多年来,虽然发生过大小几千次战争或者武装冲突,但没有使用过核武器,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核武器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生存的威胁到目前为止仍然摆在每个国家和每个人面前,核时代还要存在相当一个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核武器知识以及核战略学是大国领导人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广大中高级干部来说也是应当学习和了解的。

核武器与国际关系

在核时代,核武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些年来很多学者包括领导人、政治家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最早从理论上将核武器与国际关系联系起来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他说到原子弹将施加某种微妙的影响,在每一次外交会议上,在所有与会者的意识里,它都无所不在,并产生影响。美国冷战史研究专家也说过,这些武器威力的变化和数量的增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如果不懂得当前的核问题,就无法充分理解世界形势的重要演变。

核武器使世界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对于这个变化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主要是大规模的攻城掠地的战争模式,在“二战”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各国政治家、军事家基本上都是以这样一个模式去准备应付自己国家的战争灾难,此后的许多战争都伴随着核讹诈、核威胁,核威慑下的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二战”之后的战争,尤其是核大国直接参与或主导的战争,大都笼罩着核武器的阴影。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这个规律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核武器的出现也不可能改变这个铁的规律,但由于核武器的巨大毁伤力,核战争的发起方必须考虑到对方的核反击将对自己造成同样的毁灭,预设的政治目的无法实现,从而使战争的形态与规模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