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两大阵营首选的军事对抗手段都是军事力量的运用,企图用军事手段削弱对方、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世界上的各种竞争力量中,采取军事手段是获利最大的,通过打仗把别的国家给消灭了,把人家的所有资源都据为己有,这比通过做生意发财要快得多。所以军事对抗在过去的历史上,历来都是作为一种首选的方式。
有了核武器以后,对抗的双方一方面相互以核打击进行威胁,积极开展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备竞赛,另一方面支持盟友发起局部战争,或直接对非核国家用兵,但直接对有核国家用兵始终是战争发起方非常顾忌的事情。当年美苏之间的对抗,受制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一直没有发生武装力量的直接交战,这样一个局面,构成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
冷战是人类战争史中一种特殊的战争样式,冷战的出现与核武器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苏联和美国搞冷战期间,1962年由于前苏联向古巴运送并部署中程导弹,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当时,前苏联还没有能直接打到美国的远程导弹,他的中远程导弹在古巴就能覆盖美国全境,这对美国是个巨大威胁。美国肯尼迪政府和前苏联剑拔弩张,大有打一场核大战之势,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爆发核大战的危机,危机最后化险为夷。当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回顾这件事时说,在1962年10月达到的核危险程度是整个人类远远不能接受的。这一认识也许是古巴导弹危机最重要的遗产。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作出的决定尽管是错上加错,导致了这样一个冲突,但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肯尼迪,也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核战争本身遏制了核战争的爆发。
我国历史上多次受到核大国的核威胁。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美国充分领教了新中国的力量,为了封锁新中国,1955年,在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前,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危机中人民解放军很快攻占一江山岛,蒋介石失去了浙东沿海重要的战略要点,这时美国开始叫嚣动用核武器,但最终美国也没有敢使用核武器。美国频频亮出核武器这张王牌,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要想维护新生国家的主权与安全,中国应该拥有也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所以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
第一,两弹一星的概念和内涵。
两弹一星是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它是我国自行成功研制的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武器和高新技术的简称。岁数比较大一些的同志可能还记得,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称为尖端武器。改革开放以后,两弹一星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而是中国独立自主建立并掌握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技术等高科技事业以及战略核力量的统称。
第二,两弹一星的标志性工程。
由于两弹一星涉及的各项事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如载人航天、登月等,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讲两弹一星的标志性工程就是归结到1990年以前。
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颗自行设计和生产的中近程弹道式导弹发射成功。东风一号我们是仿制苏联的,东风二号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