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国家安全环境(4)

摘要: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我们都是不得不以千百万同胞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换取和平,或用割地、和亲谋求和平。取得独立解放并掌握了核反击力量的新中国,一改我国百余年来争取国家和平的传统方式。目前大国特别是有核国家间的较量,逐步由军事实力为主导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并举转化。

第三,两弹一星事业对我国安全及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

一是战略核力量的空白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5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的前提,但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是安全和发展两大任务。

在我国核战略力量空白期间,我重点讲一下中苏关系。

新中国刚刚成立仅两个多月,国内外事务千头万绪,毛主席亲自带团赴苏联访问,而且在那儿待了两个月,可见毛主席重视中苏之间的关系。几经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世纪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之初,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家发展的安全环境问题,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央当时采取的是与苏联结盟一边倒的政策,这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部安全环境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还得到了苏联的经济援助,包括对新中国的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相关支持。

中苏同盟的强大威慑力以及我国强大的反侵略战争潜力,加之苏联继美国之后掌握了核武器,这些使得“二战”后不可一世的美国在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对抗时不敢入侵我本土,也不敢在朝鲜等战争上轻易地使用核武器。按照核战略学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为我们提供了核保护伞。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美国要对我国动用核武器,就要考虑苏联有可能帮着我国拿核武器打它,作为军事同盟应该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大家知道,苏联政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旗下表现出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也对我国独立自主的方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损害。毛主席对斯大林还是很有意见的,在这个时期,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的敌视政策,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并多次对我国进行核威胁。现在我看到有一些年轻人对那一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片面地说毛主席不改革开放。那时候中国跟谁改革开放去,不是说我们不想改革开放,我们想跟人家友好,但那么多国家都在封锁中国,我国的国家安全处于严重的外部威胁之中,来自美国的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的威胁始终存在,举国应对来自美国可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是国家当时的首要任务。

二是战略核力量的开发期。

1955年1月以后我国开始了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一直到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经过朝鲜战争,中苏同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上世纪50年代苏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都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其中包括和平利用原子能事业的发展。

朝鲜战争以后,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我国和美国为敌了,结怨了,好像影响了我国后续的发展。事实上,美国跟我国结怨不是我国出兵朝鲜以后的事,而是美国先出兵台湾。我国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劝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美国根本不把中国的话放在眼里,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时候我国才出手的。

一些人认为我国只是跟美国打了一个平手,事实上我们跟美国不是打了平手,而是我国志愿军把美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去了。可以说整个朝鲜战争打了一个平手,因为北朝鲜打败了,但我国志愿军去了以后我们打赢了美军。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有18万人牺牲在那儿。但朝鲜战争以后,我们的军队马上从一支土八路全部成为苏式正规化装备军队,包括很多苏式装备后来都是我国自己生产的,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军事工业,装备了我国自己的武器,而且成为一支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的世界级的军队。刚开始我国连空军都没有,抗美援朝结束时,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强大的空军。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