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成立。根据周总理的提议,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成为第二炮兵,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这意味着什么呢?对待核武器不能像扔手榴弹一样,如果扔出去的距离很近把自己炸到了,所以必须要具备投送能力。现在看来,原子弹的投送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飞机,像扔炸弹一样扔下去,就像美国把原子弹扔到日本广岛和长崎那样,这种突防能力比较差,地面防空力量就可以把飞机拦截住。二是通过弹道式导弹,由于导弹飞行的高度高,一般穿过大气层以上,中近程导弹飞行高度在一百多公里以上,速度非常快。像洲际导弹的飞行高度达到上千公里,进入太空再从太空回到地面,这时候导弹下来的速度基本上和流星差不多,所以防卫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当我们拥有导弹这样一个投送手段后,就说明我们具备了实战能力。
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氢弹亦称“热核武器”,它是一种利用氢元素原子核在高温下聚变反应于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武器,它主要由装料、引爆装置和外壳组成。氢弹爆炸时,作为引爆装置的原子弹首先爆炸,产生数千万度高温,促使氘氚等轻核急剧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形成更猛烈的爆炸。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政府重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氢弹的威力是原子弹的上百倍,一般来说是百万吨当量以上,要毁掉一个大型城市,一颗氢弹就够了。美国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它不敢打核战争,因为核战争的代价太大了。毛主席对氢弹也是很重视的,原子弹爆炸后主要就几公里范围,但氢弹爆炸后的破坏力太大。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并回收成功,当时我们还没有研制出洲际导弹,但国外的评论是这样的,中国具备了返回式卫星这样一个能力,离洲际导弹的成功也不远了。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获得成功。
1982年10月,我国第一枚潜地导弹水下发射成功。水下发射的主要作用是所谓的第二次打击力量,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在遭受敌人核打击以后我们要具备反击能力,躲到水底下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核导弹的水下生存和水下发射,我国在1982年就具备了这个能力。
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要打到三万六千公里以上,现在中国这方面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之荣耀与骄傲。1984年国庆阅兵时候,洲际导弹已经装备部队,这说明当时我们已经具备了覆盖全球的战略和反击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就不会再轻易受别人欺负。
关于两弹一星,小平同志有这么一个评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江泽民同志在讲到两弹一星时也谈到,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它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