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国家安全环境(8)

摘要: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我们都是不得不以千百万同胞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换取和平,或用割地、和亲谋求和平。取得独立解放并掌握了核反击力量的新中国,一改我国百余年来争取国家和平的传统方式。目前大国特别是有核国家间的较量,逐步由军事实力为主导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并举转化。

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发表“塔什干讲话”,表达了苏联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苏双方的百万大军从边界撤离,长期处于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得以缓和。从此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得以全面推进,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当时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军事技术以及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当然那时共同对苏的问题,也增加了中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国际战略格局上,随着我国战略核力量体系的完成和增强,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核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四个时期里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演变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里面,国家实力是最重要的。

第四,几点启示。

一是要打造高科技的军队,不战而屈人之兵。

取得独立解放并掌握了核反击力量的新中国,一改我国百余年来争取国家和平的传统方式。有两支超级大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从我们家门口撤走,一支是美国的第七舰队,还有一支是前苏联在我国边境部署的百万大军,我们并没有跟他们打。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我们都是不得不以千百万同胞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换取和平,或者用不堪忍受的赔款割地之辱求得和平,或者用同样屈辱的和亲政策谋求和平。现在是依靠中国人民自己打造的国家实力赢得和平。

二是既要富国也要强军,强军的重点就是要努力夺占世界军事高科技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