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6)

中国,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6)

  ——缺少人才、资金、市场支持,企业不能创新。

 

  自主创新靠人才。我国中小企业众多,普遍缺少技术人才,想创新,没力量。一些国有大企业人才济济,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仍需完善体制机制。现在,大学毕业生愿意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工程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也只有少部分人毕业后选择到企业工作。

 

  创新就要投入资金。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当前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社会资本供给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融资上是“冰火两重天”。虽然近年来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推出了创业板,一些地方推出了科技银行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由于“僧多粥少”、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风险管控难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重重。

 

  困扰科技型企业的另一大难题,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的新产品难以推广,越是创新价值高、带动性强的新产品,推广起来越是难。“这样的产品由于价格较高,而且之前都没使用过,用户不太放心,推广应用的难度不比研发小。”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道出了许多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烦恼”:“如果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出的新产品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会大大受挫。”

 

  ——仿冒侵权,企业不敢创新。

 

  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当前急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你创新,我仿冒,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创新企业的新产品刚上市、甚至尚未上市,就遭仿冒。当受害者打官司时,一些部门却从地方保护出发,和起了稀泥: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有福共享嘛。“共享”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愿意再下本钱搞创新!

 

  创新须创环境,环境支撑创新。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培育创新文化,落实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企业长远发展,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确是当务之急。

 

  强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不等于企业关起门来,并不排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广大科研人员多年拼搏,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果,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加快自主创新,不仅要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要建立以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高校和科研院所既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也要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研发设备和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现实,决定了产学研合作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如何?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的发言语惊四座: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距甚远。

 

  产学研结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论文崇拜的评价导向,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许多应用类研究成果局限于纸上谈兵,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不顺,导致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难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成功者不多。

 

  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把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尽快成为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既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关键也在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事关全局和长远,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远比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为紧要。加大改革力度,尽快扫清创新道路上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调动起更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任务重大而紧迫,挑战巨大而严峻。跨进“十二五”,放眼中国自主创新事业,我们信心满怀。

 

  信心源自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明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方向:

 

  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必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国际著名品牌。

 

  按照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方向,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体制改革正在深化,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正在形成,自主创新的成果正在涌现。“十一五”时期,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加快自主创新又做出了新的部署。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四大发明的古代辉煌,创造了“两弹一星”的现代奇迹,创造了“神舟嫦娥”的当今成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力前进,攻坚克难,用持续迸发的创造力,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推动中国从贴牌大国走向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实现国强民富的百年梦想!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国际视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