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及美对华的遏制战略(11)

摘要:中美关系中的问题可归结为四类结构性矛盾:战略互信问题、经贸问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发生的波折始终贯穿三条线索: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利益格局。美国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意识形态色彩最强的国家。中美关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两国需要合作,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对中国抱着一种警惕。

借用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的看法,即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包括: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世界整体性下滑,世界权势加速东移,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异乎寻常地喊出:“决不做老二”。他还在多个场合提到,美国正面临着第二个“卫星时刻”。他把新兴大国的崛起和赶超比喻为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给美国带来的冲击。为此,美国加紧战略东移,频繁地在中国的周边地区投棋布子。

所有这些与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结合在一起,我们会隐约地发现,中美关系似乎又走到了一个战略十字路口。一方面,中美关系在全球政治中的权重正呈加速上涨之势,另一方面,随着中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力量上升的日益敏感以及中国对自身利益的坚守,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增加了。总之,中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管理。与此伴随的是有关中美关系消极、悲观的观点不绝于耳,中美似乎难逃“大国政治的悲剧”,“正在滑向新冷战”。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所言:“美国和中国已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此时的决定,无论大小,将会定下此关系发展的轨迹。”

对中美关系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通过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和当前的状况加以梳理,中美关系有三个重要的看点和三条重要的线索。

首先,介绍一下中美关系的三个看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观察中美关系的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和美国国内政治,它对观察197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个维度是外在因素。

所谓外在因素就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外部环境,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国际上能把两个国家捏到一起的事务是多还是少。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外部因素中,中东北非乱局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由于中东北非乱局的紧迫性,使得美国无法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身上,这就有可能暂时减少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保持一定的稳定关系。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