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梅敬忠:《红楼梦》与中国文化(2)

二、《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以上我说了这么多影视方面的东西,但《红楼梦》毕竟是文学作品,要欣赏《红楼梦》、鉴赏《红楼梦》,大家还是应该看文字。不管世界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发展,作为汉语文字的表现力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现在那么发达,阅读还是大家的第一需要。我上次去美国、意大利,看到大家都拿着书在看,这就是传统。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还是要落实到文本上,这是其他影视多媒体传导不出来的。

西方人有一个说法叫荒岛阅读。就是如果把一个人扔在一个荒岛上,只能带几本书,大家带什么书?可以做一个测试,比如说让你带10本书。对我来说《红楼梦》应该是首选,因为《红楼梦》越读越有意思,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这是我的看法。

为什么读这部经典作品呢?意大利有一个作家,也是文学批评家,叫卡尔维诺。他说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原因有14条。我把其中的两条介绍给大家,很有意思。第一条,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还有一条说,经典作品是可以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以以往的方式给我们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无意识地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而有发现的书。就像我自己,《红楼梦》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但是每次重读都好像是初读。比如有一次准备讲三国,我备课的时候突然看了一段,以前也没注意。大致意思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派一个大臣到吴国跟孙权搞好关系,说我们现在别打了,两国要和好,要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操。孙权说我们不打了,但我问一下你们蜀国,一旦我们真把曹魏打倒了,那个时候谁当天下的主人呢?诸葛亮说,到那时各修其德,国君把国家搞好,大臣辅佐国君把天下搞好,让老百姓选择究竟谁当天下的主人。所以大家看三国演义,透露了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回到《红楼梦》。谈到经典,朱自清说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叶圣陶说要品味无用之用,这恰恰是我们读《红楼梦》应该把持的原则。如果大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应该把250年前的《红楼梦》当作一部中华文化的原点,从它里面来解读很多东西。因为它海容了我们古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红楼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如果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红楼梦》更是形象载体的最顶端。有一个华人说,我们建了那么多孔子学院固然挺好,但孔子学院是个外壳,内涵是不是光讲儒家、孔孟、论语、孟子、四书这些东西呢?其实外国人最有印象的应该是文学作品,把《红楼梦》这些经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传达给外国人,让它潜移默化,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干的。美国的价值观怎么传达到全世界,怎么发生那么大的力量?比如很多国家都离不开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作品。美国向来在奥斯卡得奖方面有一套观念的,就是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把好的传统文化,通过载体,用形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有主体意识,一定要有文化意识。

还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是我反复介绍的,就是习近平同志2009年5月13日的一番讲话,被认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劝学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高层领导这么彻底、这么完整、这么深刻地说了这个观点。大家看他说的读好书那一部分:“第三,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红楼梦》就是这么一部作品。《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实际上有包括治国理政人生的大道理在里面,不仅仅是陶冶情操。我为什么定在这个位置?因为发现最早的一部《红楼梦》版本就是甲七本,1754年乾隆19年时候的一个版本,残存16回,现在上海博物馆当作镇馆之宝,因为是绝版。那么怎么解读这部《红楼梦》,怎么评价这本250年前影响那么大的作品?就要跟大家做几个小专题的解读。

《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一部时代的杰作。它由康乾盛世看出了末世的乱象。按照历史学家的看法,中国历史有三大盛世,第一个是汉代文景之治,这是第一个大的盛世。后来出现了贞观之治,包括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这是第二个大的盛世。第三个就是康乾盛世,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第一个盛世奠定了汉帝国的基础,我们现在说汉人就与这个有关系。唐朝的时候,不光是武力,在文化上也是盛世。我听到过一个彩铃,一个女孩的声音说:我多么想生在唐朝啊!一是我不用减肥,因为唐朝的美就是世界之美,我的审美观就是世界的审美观,我说就是胖好,我不用减肥;二是我不用学英语了,因为大家学我们,唐朝就是世界标志。到了康乾时代,中华老大帝国可以说把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这是与清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利用有关系的。据说当时满族23万人左右,靠20多万人统治这么一个中华帝国肯定不行,最后终于找出了一个杀手锏,就是中华孔孟之道,儒家文化之道。顺治小时候,他的叔父多尔衮上书说,你现在进关了,不是在关外了,你一定要学汉族文化,一定要学中华文化,这才能统治。这实际上是让顺治皇帝还有孝庄太后学汉族文化。但是这三朝皇帝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就是骑射,满族贵族60岁之前每年必须参加训练。康乾盛世就是这么造成的,是一种民族融合的产物,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雍正皇帝说,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满族是少数民族,你们是大汉族。我们满人在东边,只不过是地域之分,籍贯之分,不是文化上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借鉴一下清朝统治者怎么搞好民族关系的经验。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是在这个盛世的光环之下,看出了末世的乱象,有忧患意识,有警醒意识。《红楼梦》有一个关键词,“末世”。我觉得大家应该紧紧抓住它。“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你看这个探春就是末世的。还有“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也是末世的。康乾三朝写的东西怎么那么多末世的光景?《红楼梦》可以去解读末世的乱象。所以它写繁华的时候少,主要是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家族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曹雪芹就是要发出一个盛世危言,怎么样补这个天,怎么样挽救这个末世的危机,所以他里面有“补苍天”这个概念,“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为人生、政治、哲学等提供了很多借鉴。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