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梅敬忠:范仲淹“先忧后乐不为身”

 

梅敬忠

梅敬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点击观看精美课件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朝廷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当然,这句对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来说,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的领导干部无论处在何种位置,何种境况,都要忧国忧民,以人民为中心,有所作为。

一、忠臣范仲淹: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谪到邓州时所写。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之请,驰骋想象,熔铸万千忧乐于笔端,挥毫写就这篇千古名文,传诵天下。范仲淹在邓州关注民生,写诗云:“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他在《邓州谢上表》中向皇帝表态道:“敢不孜孜于善,战战厥心,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上酬圣造,少罄臣诚。”后来,范仲淹因政绩突出,受百姓爱戴而留任邓州。可见其忠君与忠国爱民之心是一致的。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恰恰是《岳阳楼记》的“文眼”所在。这是古代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的最佳表达。

一般而言,类似于《岳阳楼记》的这种文章,不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或者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类的失意心境。但让我们来看看范仲淹的格局与胸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开篇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到这里,范仲淹巧妙打住,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过多描绘。接着,他笔锋一转,迅即写人:“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再往后先是展示苦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继而烘托乐景,且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悲一喜,揭示了迁客骚人对景生情、情随景迁、心为物役的心境。

一般的文人到此就止笔停留了,至多再抒发一点个人感慨而已。范仲淹不然,他要卒章显志,寻找自己与非凡的古仁人(即先贤大德之人)崇高精神境界的高度认同。于是,就有了以下这段千古不朽的文字:“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的言下之意是他所认同的“古仁人”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他们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左右,如同屈原对渔夫所言那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古仁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忠君爱国、胸怀天下,信念高远而坚定。他们高居庙堂,身在朝廷,能够忧民之所忧,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一时被诬陷遭贬谪,却仍然为朝政而忧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的胸襟与境界,何等开阔!

据记载,范仲淹出身孤贫,经过寒窗苦读,很早就为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规划,“或为良相,或为良医”,要为天下人服务。欧阳修称赞他“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可见,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其毕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宋儒朱熹评价说:“本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公作成起来也。”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