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佳彦29日当选日本民主党新党首,通过国会提名将成为日本新首相。新首相上任,遇到的新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问题。
寄语新首相: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中日关系需要登高望远。
登多高?至少不能只看日本列岛,也不能只看中国大陆,而要能看到东亚、看到亚洲。
望多远?至少不能只看自己、看眼前,而要看到别人、看到后代。
100多年前,日本脱亚入欧成功崛起。今天是否考虑,以“以邻为伴,以和为贵”的心态,以重建振兴、继续发展的态势重返亚洲?亚洲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也有能力创造和掌握各种先进科技,成为世界经济活力之源。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日本的有识之士已在呼吁,“要从过去持续了150年的脱亚入欧路线向亚洲重视路线转变。”
登高,步子要踩实,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望远,眼光要放大,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中国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吗?如果日本囿于本国发展的历史做判断,就难免误判。的确,日本明治维新后走过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各国带来深重苦难。但时代已从早期工业革命常见的掠夺性、扩张型增长,迈入当今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绿色经济要求的互补性、可持续增长。
一般说来,成本昂贵的科技创新需要经济规模支撑,市场需求越大,科技创新的单位成本就越低,科技创新的动力就越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广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内需。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不断创造广阔的国内市场,形成降低科技成本、激励科技创新的连锁效应。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又可以不断吸纳科技创新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中国通过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带动新型工业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重走过去一些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老路。
中日两国经济总量巨大,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技术和高端产品,需要在很多方面向日本学习;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廉价日用品。发展低碳经济、维护金融安全,都需要合作。
中国不威胁谁,也不怕谁威胁。和平解决争端缘自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现在不理解,可以慢慢理解;现在有疑虑,不妨拭目以待。
中日之间文化相通、心心相印的东西不少。比如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就是通过一个共同信仰、薪火相传培育而成的历史,山川异域法为缘,风月同天谊久长。“二战”之后,佛教对打开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唤起、沟通、修复两国的国民感情,起了催化作用。每逢中日关系遇到困难时,文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都会站出来。总有同一缕春风同时吹绿大洋彼岸,总有同一域海水不分国界来回流动。
历史不能忘记,仇恨不可延续。所幸中日两国有长远的文化交流。多一点文化沟通,有助于多一点登高望远、从长计议的理性权衡和政治互信,少一点浮躁浅薄的冲动和误判。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
望海楼:中日关系如何登高望远
本文关键词:
望海楼
相关阅读
- 美国搞“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是必然的2021-12-13
- 点亮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2019-02-15
-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了2019-01-21
- 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12-18
- 公方彬:“军队国家化”没有法理基础2014-11-05
- 中美对话凸显三大亮点2013-07-11
- 安倍两张面孔 哪一张是真的2013-06-05
- 把中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2013-06-05
- 中国不会坐视菲律宾胡来2013-06-04
- 习近平美洲之行的三个第一次2013-05-31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样本”
- 【党员课堂】于昆:加强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逻辑理路
- 前7个月!北京民企出口增速快于全国
- 在拼搏奋斗中勇立潮头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
- “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向着贸易强国阔步前行
- 提高价格行为“三度”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撬动千亿市场,电影周边赋能产业新未来
- 中国算力崛起,数字经济未来已来
- “活”化保护让传统村落留根存魂
精选视频
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党员课堂】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思想觉悟——为何重要 如何践行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
新时代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