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

    我国“十二五”规划,包括以后几个五年规划,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都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会使我们真正走上现代化、工业化的道路。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是它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中国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呢?关键在哪里呢?关键是扶植优秀企业和完善资本市场。优秀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都是中国的企业,都是民族企业,不要把民营企业看成是体制外的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怎么叫体制外的企业呢?转到民营企业工作就转到体制外去工作了?这个看法需要改变。另外,也不要再用“农民企业家”这个称呼了,要改变一些身份歧视,以鼓励大家创新,其实很多创新都是来自于群众中的,大家都可以搞,这样,我们的路子就宽了。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就业问题。要靠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继续把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税费少一点、融资问题解决得更好一点。要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什么叫微型企业?一般来说,包括业主本人在内的工作人员不超过20个人,创业时的资本低于10万元的,都列入微型企业。对微型企业,政府要给它帮助,减免税,财政上给予补助,为贷款提供担保,职工培训政府掏钱,减少登记注册成本。这些对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或者是边发展、边治理的模式,都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也是不经济的。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经费来自何处?怎样才能使可持续发展可行呢?这又是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民间资本正要寻找可以投资的场所,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民间资本的介入。第二、要形成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机制。光大量的投入还不够,光靠政府监管也不够,还要公众参与监管,比如,社区的水是不是污染了?噪音如何?空气质量如何?这些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定会形成一个生态建设的好环境。环保工作,没有民众的参与,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