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主要是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刚才,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发了言,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研究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起草好这个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研究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成十二个调研组,正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下面,我讲几点初步的思考和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区域优势明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次做出了重要部署。一九八五年,继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和在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

  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一九九一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明确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一九九二年,中央做出了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些都是中央着眼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决策。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一市两省的情况看,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势头,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二OO六年三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O年的二十三点一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九)、七点五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四),财政总收人分别比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O年增长三十一点三倍和十六点三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江苏省城镇化率由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十三点七一九九O年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六提高到二OO六年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九,浙江省城镇化率由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十四点五、一九九0年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二提高到二OO六年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五;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活力大为增强,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二①O六年三省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O年增长一百八十三点七倍和四十四点四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长三角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催生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新路子。二是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创新破除体制的障碍、破解发展的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四是扩大区域合作交流,努力整合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形成发展合力。五是兼顾各方利益,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六是坚持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七是增强服务和辐射功能,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一市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支持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率先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为了紧紧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这就为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央决策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努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面,率先发展起来。

  第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区位得天独厚。长三角地区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同时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具有沟通长江流域腹地和广阔国际市场的空间优势。二是自然禀赋优良。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土气资源组合条件较好;拥有连接南北、辐射东西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群,交通联系十分便利。三是经济基础雄厚。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已经崛起了一批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城市群。沪苏浙一市两省,二OO六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点七,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三,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七,一九七九至二OO六年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四。二OO五年,全国百强县长三角地区占了四十八个。四是改革开放程度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地区。五是文化科技教育发达。长三角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各类人才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良好基础。六是区域经济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多年来,各方面合作交流日趋加深,已初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所有这些,构成了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综合优势和巨大潜力。

  第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有着全局性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多地增加财政收人,国家可以拿出更多力量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全国区域共同发展。二是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更好地带动长江流域繁荣发展,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三是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长三角地区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水平,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也可以发挥“窗口”和“桥头堡”的作用,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向沿江。沿海和其他地区扩散,从而有力地促进全国整体经济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行政界限阻隔,市场体系分割,生产要素难以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配套与衔接,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特别是土地、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治理和保护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流动人口快速增加,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课题。长三角地区要实现更好更大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更加艰苦的努力。长三角地区率先走科学发展之路,不仅是这一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把长三角地区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这一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长三角地区的更大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要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着眼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初步考虑,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长三角地区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跨越,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在“提升、融合、率先、带动”上做大文章。提升,就是要全面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素质,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提升现代社会文明程度;融合,就是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合力;率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上走在前面,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就是要融人全国、服务全国,辐射、带动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发展,帮助和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为此,需要实行以下指导原则:

  第一,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特别要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长三角地区近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要实现更大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全面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鲜明特色。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优势,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要从空间布局、发展重点、产业结构、城乡建设等方面精心谋划。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有突出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四,必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理布局生产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市场一体化,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既要发挥各地区各城市的优势和积极性,又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内合理分工、良性互动。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形成整个区域一体化的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共同构筑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第五,必须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更好地带动其他地区发展。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服务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要素流动与多形式协作,促进长江流域各地区共同繁荣发展。

  第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长三角地区不仅要经济繁荣发达,而且要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进步。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要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特别要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全面分析国内外市场长期供求趋势,避兔一般工业盲目扩张。重点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大钢铁产业群、石化产业基地等。同时,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轻纺服装等产业的层次。三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技术含量。重点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从建设、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紧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长三角地区寸土寸金,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尤其要高度重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节约每一寸土地,用好每一寸土地。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要抓紧解决突出的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的地方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希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都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实现全面繁荣和进步,教育是基石,科技是关键。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在于城市搞多大,有多么气派,而在于人的创新精神,在于地区和城市的创新能力,这是最根本、最长远的。长三角地区教育水平较高,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区内集中了一大批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以也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有作为。要着眼于拥有更多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尽快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区域。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长三角地区搞好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大力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知识产权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激发创新热情、创新精神、创新智慧。一定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三)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区域合作功能和效率。要充分发挥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一是加快建设区域快速交通网,形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交通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内外主要城市、产业带和港口之间的联系。加快综合枢纽建设,搞好港口枢纽与配套港口建设,加强航空枢纽与配套机场群建设。以上海港为中心,以江苏、浙江为两翼,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高长江“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等通航等级,加快构建区域港口分工体系。二是推进区域能源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煤炭、油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加强区域能源合作,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为重点,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利用与共享,以信息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四)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要重视做好“三农”工作。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应该也有条件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进一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长三角地区农业比重虽小,但地位重要,关键是要做精、做优、做强。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积极培育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要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搞好“四个统筹”: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加快建立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突出抓好这些方面,就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五)优化城市布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今后一段时期仍是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总的要求是,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大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中小城市发展实力,加快特色小城镇发展,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二要协调城镇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快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发挥上海的龙头和核心作用,增强集聚、引导和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联系全世界。三要合理调控长三角地区城镇规模结构,优化人口空间分布,逐步形成以特大和大中城市为主体,小城镇合理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四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公用设施,改善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

  (六)推进社会和谐,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促进社会和谐,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收人分配、教育、工生、文化、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从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看,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关系。长三角地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流人地之一,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融人当地社会。二是扩大就业与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关系。长三角地区既面临继续扩大就业的繁重任务,又面临如何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要求。一方面要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就业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三是城市公共服务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关系。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关系。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标准。要加强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二是着力建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保障。三是逐步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要以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发挥示范作用。国务院已有十多个部门将一些改革试点放在浦东新区,并取得一定进展。在条件具备时可以把一些成熟的经验在长三角地区加以推广。

  加人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以后,我国对外开放进人新阶段。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新的形势下还要继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要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引跨国公司把更多的高端制造环节、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转移到长三角地区,扩大服务外包。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对外开放。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有实力、守信用和有竞争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举办二0一O年上海世博会是推进上海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一个新契机,也为长三角地区和其他省区市展示形象、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要确保办好二O—O年世博会,使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这里强调一下,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开放还要着眼于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要注意实行协调的改革开放措施和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包括产业整合、交通整合、资本整合、外贸整合、物流整合、信息整合、人才市场整合和环境治理整合等。要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梳理各省市现有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实行相对统一的体制制度和政策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和招商引资政策,建立透明、便利、规范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加强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导。要深人开展调查研究,抓紧制定进一步推进区域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区域发展规划。制定的规划和政策措施要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广泛征求意见,对初步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和进一步修改。指导性文件和发展规划成熟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次会议上,一市两省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加快实现区域经济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强烈愿望,要认真研究吸收。推进长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主要靠发挥一市两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完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取得了很大进展,一市两省之间已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省级层面,建立了“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合协调、专题组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可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继续完善现有机制,深人探索新机制。要坚持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省市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强沟通协商,共同谋划区域发展大计,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第三,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发扬勇于改革创新、敢想敢试的精神。要正确运用中央赋予的权限和政策,自觉维护中央方针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凡是对发展有利的,都可以结合实际,大胆采用。同时,也要善于总结和运用我国各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上海、江苏、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紧紧依靠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高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